最近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在講「不吵啊吵吵」,原來是大家開始注重生活品質,不想被無謂的噪音打擾。不管是鄰居裝修、樓下攤販的叫賣聲,還是社群媒體上永無止盡的訊息轟炸,這種「吵」真的會讓人身心俱疲啊!
說到社群媒體的吵雜,這裡整理幾個常見困擾跟解決方法:
困擾類型 | 具體情況 | 小撇步 |
---|---|---|
訊息轟炸 | 群組整天叮叮咚咚響不停 | 關閉非重要群組通知 |
廣告洗版 | 滑兩下就跳出購物廣告 | 安裝廣告攔截外掛 |
影片自動播放 | 半夜滑手機突然爆出超大聲 | 在設定關閉自動播放功能 |
朋友洗版 | 有人一天發20篇廢文 | 善用「取消追蹤」功能 |
現代人真的需要學會過濾這些「吵」。像我有個朋友更絕,直接把FB訊息設定成「僅限好友傳訊」,從此再也收不到保險直銷的騷擾。他說與其每天被這些無關緊要的訊息吵到心煩,不如主動出擊管理自己的社交圈。
家裡有小孩的話更要注意「不吵啊吵吵」這件事。很多家長會讓小朋友用Messenger Kids,但記得要設定好「睡眠模式」,不然半夜收到同學的貼圖轟炸,全家都不用睡了。我表姊就是沒注意這個,結果她女兒的平板每到凌晨就開始叮咚響,搞得全家雞飛狗跳。
說到家庭生活,其實「吵」不一定是指聲音。像每天糾結「晚餐要吃什麼」也是一種精神上的吵鬧。與其每天為了這個傷腦筋,不如學學國外流行的meal prep(備餐),週末先把一週的菜單規劃好,省得天天為了這個吵吵鬧鬧。我鄰居太太還自己做了一張表格貼在冰箱上,從此再也沒聽過他們家為了晚餐吃什麼在吵架。
為什麼台灣人總愛説『不吵啊吵吵』?在地用語解析
每次聽到台灣朋友說「不吵啊吵吵」都覺得超有趣der~這句話其實是我們日常對話中的經典語助詞,用來表達「明明就很吵還說不吵」的無奈感。像是隔壁鄰居半夜開趴還說「我們很小聲啦」,這時候回一句「不吵啊吵吵」整個情境就到位了,既不會太兇又完美傳達心裡的OS。
這句流行語的演變超有意思,最早是從網路論壇開始紅起來的。年輕人喜歡用這種重複字的方式來加強語氣,後來變成全台灣都在用的口頭禪。特別是在朋友互虧或是抱怨場合,用這句話整個就很接地氣,完全展現台灣人那種幽默中帶點小抱怨的說話風格。
使用情境 | 例句 | 情緒表達 |
---|---|---|
朋友聚會太嗨 | 「你們說很小聲?不吵啊吵吵!」 | 無奈又好笑的提醒 |
鄰居製造噪音 | 「樓上說沒在敲東西?不吵啊吵吵~」 | 委婉抗議 |
同事大聲講電話 | 「他說講電話很小聲?不吵啊吵吵餒」 | 辦公室日常吐槽 |
講到這個用法的精髓,就是要搭配台灣人特有的語調和表情。通常會把第一個「吵」拉長音,第二個「吵吵」說得比較短促,這樣才有那個fu~而且根據不同場合,還可以變化成「不餓啊餓餓」、「不累啊累累」等各種版本,根本是萬用句型來著。這種創造性正是台灣話可愛的地方,總能把生活中的小情緒轉化成幽默的語句。
現在連店家都開始玩這個梗,有些飲料店會在客人太多時掛出「不擠啊擠擠」的牌子,或是餐廳寫「不等啊等等」,整個就是台灣特有的幽默文化。這種用語之所以能流行,就是因為它完美捕捉了台灣人那種「嘴上抱怨但心裡其實沒那麼在意」的特質,用輕鬆的方式化解生活中的小煩惱。
什麼時候用『不吵啊吵吵』最對味?情境大公開!這句台灣人超愛用的口頭禪,其實藏著超多使用時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超實用的情境,保證讓你用起來超接地氣~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朋友間互虧的時候啦!比如說好友一直碎念你遲到,這時候回一句「哎喲~不吵啊吵吵」,配上一個欠揍的表情,整個氣氛就會瞬間輕鬆起來。這種帶點撒嬌又帶點反擊的語氣,完全就是台灣人特有的幽默感,用在熟人身上效果特別好。
另外在辦公室也超好用喔!當同事一直抱怨工作太多,或是主管在旁邊嘮叨的時候,小聲嘟囔一句「不吵啊吵吵」,旁邊聽到的人通常都會會心一笑。不過要記得用對場合,如果是正式會議還是要收斂一點啦~
情境 | 使用時機 | 效果 |
---|---|---|
朋友打鬧 | 被虧的時候反擊 | 增加趣味性 |
工作場合 | 同事抱怨時緩和氣氛 | 化解尷尬 |
家庭日常 | 長輩碎念時 | 撒嬌用 |
逛街殺價的時候這句也超萬用!老闆開價太高,你回一句「不吵啊吵吵~便宜一點啦」,那種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語氣,常常能讓老闆心甘情願算你便宜。台灣的市場文化就是這樣,買賣之間帶點人情味,用對語句真的差很多。
情侶之間的小吵鬧也很適合用這句話來化解。比如另一半在抱怨你忘記紀念日,這時候用台語腔調說「不吵啊吵吵~我下次一定記得」,保證讓對方氣消一半。這種帶點耍賴又帶點承諾的語氣,根本就是情侶間的潤滑劑。
最近在PTT上看到有人討論「誰最常講『不吵啊吵吵』?台灣人的口頭禪調查」,這句話真的超常出現在日常對話中,尤其是當有人一直在那邊碎碎念的時候,就會忍不住脫口而出。其實台灣人有很多這種帶點俏皮又帶點無奈的口頭禪,而且不同年齡層和職業的人講的頻率還不太一樣,超級有趣的啦!
根據街訪調查發現,這句話最常出現在30-45歲的上班族之間,特別是當辦公室有人一直在抱怨工作或是講八卦的時候,就會有人用這句話來緩和氣氛。不過年輕人反而比較少用,他們更愛說「是在哈囉」或是「笑死」這種更直接的用語。家庭主婦也是高頻率使用者,尤其是媽媽們在處理小孩吵架的時候,這句話根本是必備台詞。
族群 | 使用頻率 | 常見情境 |
---|---|---|
30-45上班族 | ⭐⭐⭐⭐ | 同事抱怨工作時 |
家庭主婦 | ⭐⭐⭐⭐ | 小孩吵架時 |
青少年 | ⭐ | 幾乎不用 |
服務業 | ⭐⭐ | 客人抱怨時安撫用 |
這句話之所以這麼流行,主要是因為它帶有一種無奈又好笑的味道,不會太嚴肅但又可以表達「夠了喔」的意思。而且用台語念起來特別有感覺,那種語調轉折完全就是台灣人才懂的幽默。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句話雖然常用,但還是要看場合和語氣,如果用得太兇或是表情不對,可能會讓人覺得你在挑釁喔。
另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中南部人比北部人更愛用這句話,可能是因為中南部的生活步調比較慢,大家更習慣用這種帶點玩笑的方式來化解衝突。而且這句話在傳統市場或是小吃攤出現的頻率超高,老闆們常常一邊忙著煮東西一邊對吵鬧的客人說「不吵啊吵吵」,整個畫面超級台灣味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