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好的不學學壞的?這些習慣超母湯 | 學壞超容易?5個地雷別踩 | 朋友都在學壞?快看這篇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超寫實的現象,就是「好的不學學壞的」這件事。明明身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榜樣,但偏偏有人就是愛學那些543的行為,讓人看了直搖頭。這種情況不只出現在個人生活中,連公部門的運作也常看到類似狀況,真的很值得我們來聊聊。

先說說我們身邊的例子好了。辦公室裡總有幾個同事特別認真,每天準時上班、做事又有效率,但有些人就是不去學這些優點,反而學那些整天滑手機、上班摸魚的人。更誇張的是,這些學壞的人還會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看看下面這個表格,你就知道這種情況有多常見:

該學的好行為 偏偏學的壞習慣 造成的影響
準時完成工作 拖延到最後一刻 團隊進度落後
主動幫忙同事 推卸責任踢皮球 辦公室氣氛差
持續進修技能 上班追劇打遊戲 個人能力停滯

說到公部門,這種「好的不學學壞的」現象也很明顯。像有些單位明明有很棒的服務流程和效率,但其他單位不去參考學習,反而學那些官僚作風嚴重的部門。結果就是民眾要辦個簡單的手續,得跑好幾趟、等好幾天。這種情況在交通建設方面特別常見,明明有些縣市的道路規劃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去參考,硬要用自己那套沒效率的方法。

更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學習壞榜樣的現象還會傳染。就像辦公室裡一個人開始遲到,其他人也會跟著有樣學樣;一個部門開始推拖拉,其他部門也會跟著擺爛。這種時候真的很想大喊:「拜託!要學也學點好的吧!」但現實就是,壞習慣總是比好習慣更容易被模仿,這大概就是人性吧。

好的不學學壞的

為什麼小孩總是好的不學學壞的?5個家長必知原因

每次看到小朋友學壞習慣比學好還快,家長們一定很頭痛吧!其實這背後有幾個很真實的原因,了解後你就知道該怎麼引導孩子了。


首先,壞習慣通常比較容易獲得即時滿足。像是吃零食、玩手機,馬上就能感受到快樂,而讀書、運動這些好習慣要長期堅持才看得到效果。小朋友的大腦還沒發展到能克制衝動,自然容易被眼前的誘惑吸引。

其次,同儕影響力超大。你可能也發現,孩子上學後突然學會講髒話或做一些以前不會的事。這是因為他們想融入團體,就算知道不對,也會模仿同學的行為來獲得認同。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再來,家長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如果你叫孩子不要滑手機,自己卻整天盯著螢幕,他們當然會有樣學樣。小朋友就像海綿,無時無刻都在吸收周圍大人的行為模式。

另外,壞行為往往能引起更多關注。當孩子表現好時,大人可能覺得理所當然;但一做錯事,馬上獲得全場關注。這種”負面關注”反而強化了不良行為。

最後,管教方式不一致也是關鍵。今天嚴格禁止的事,明天因為忙就放水,孩子當然會測試底線。他們需要明確的界線才能建立正確判斷。

原因 具體表現 家長可以怎麼做
即時滿足 愛吃零食、沉迷3C 設定合理使用時間
同儕影響 學同學講髒話 教導判斷是非的能力
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自己也愛滑手機 以身作則樹立榜樣
負面關注 搗蛋來吸引注意 多給予正面鼓勵
管教不一致 今天可以明天不行 建立明確的家規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重要的是家長要用對方法。與其一直責怪”為什麼學壞那麼快”,不如想想怎麼讓好習慣也變得有吸引力。比如把讀書變成親子共讀時間,或是一起運動來取代單純禁止玩手機。

何時最容易學壞?青少年叛逆期的關鍵時刻,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台灣家長。其實啊,孩子們的成長就像坐雲霄飛車,總有幾個特別容易「走鐘」的轉折點。今天就來聊聊這些關鍵時期,讓爸媽們能更懂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先說國中階段,大概是12-15歲這段時間最讓人頭痛。小朋友剛脫離小學的單純環境,開始有自己的社交圈,又正值青春期荷爾蒙作祟。這時候如果交到壞朋友,或是沉迷網路,真的很容易被帶偏。我認識的國中老師就常說,班上總有幾個孩子突然變得很「中二」,講不聽又愛頂嘴,這都是叛逆期的典型症狀。


高中階段(15-18歲)又是另一個坎。雖然比國生成熟點,但開始接觸更多社會誘惑,像是抽菸、夜遊、打工認識複雜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高二高三面臨升學壓力,有些孩子會用叛逆來逃避現實。這時候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交友狀況和作息變化。

這裡整理幾個常見的叛逆行為和應對方式給大家參考:

年齡層 常見問題行為 家長可以這樣做
12-15歲 頂嘴、沉迷手遊、蹺課 訂立3C使用規則,多傾聽少說教
15-18歲 抽菸喝酒、夜歸、談戀愛 保持溝通管道,用朋友方式關心

其實啊,與其說孩子「學壞」,不如說是他們在摸索自己的界線。我表弟就是典型例子,國三時突然把頭髮染成金色,還穿破褲去學校,把我阿姨氣到快中風。但過了那段時間,他自己就覺得當初很幼稚,現在反而會勸學弟別做傻事。所以家長們真的不用太緊張,給孩子一點空間和信任很重要。

說到網路影響,這真的是現代父母最頭痛的問題。現在小朋友從小就滑手機,國小就在追抖音、看直播,很容易被網紅帶風向。我有次在便利商店看到幾個國中生,圍在一起學短影片的危險動作,當下真的很想過去勸他們。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比我們小時候複雜太多了。

好的不學學壞的

誰在影響孩子?揪出身邊那些教壞人的朋友,這個問題每個家長都該認真思考。現在小朋友接觸的人際圈越來越複雜,除了學校同學,還有補習班、才藝班、甚至網路上的朋友,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影響孩子的價值觀。有時候孩子突然講出一些不恰當的話,或是行為舉止變得怪怪的,很可能就是受到某些朋友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看哪些類型的朋友要特別注意:

朋友類型 常見影響行為 家長觀察重點
愛說髒話的同學 帶壞口語習慣 孩子是否開始學講不雅字眼
網路遊戲狂熱者 沉迷電玩、作息不正常 孩子玩遊戲時間是否暴增
愛攀比的小團體 物質欲望變強、愛比較 突然要求買名牌或高價物品
叛逆期帶頭者 挑戰權威、頂撞師長 對長輩態度是否變得惡劣

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上了國中後特別容易受到同儕影響。這個階段的孩子正處於尋找自我認同的時期,很容易被身邊比較”酷”的朋友帶偏。比如說,有些孩子會覺得抽菸很帥、翹課很厲害,其實都是受到特定朋友的影響。這時候與其直接禁止孩子往來,不如多花時間了解他們的朋友圈,用聊天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思考這些行為到底好不好。

網路時代更要當心,現在很多孩子透過社群軟體認識網友,這些看不見的”朋友”影響力可能比現實生活中的同學更大。有些網紅或Youtuber的言行並不恰當,但孩子可能因為覺得有趣就跟著學。建議家長平時就要和孩子一起看這些內容,適時討論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只是譁眾取寵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