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義樓係台灣一間好有特色嘅老字號建築,佢嘅歷史同建築風格都值得我哋好好認識。呢棟樓唔單止係一個地標,仲承載住唔少當地人嘅回憶。每次行過尚義樓,都會被佢嘅紅磚外牆同復古設計吸引,特別係黃昏時分,陽光灑落嚟嘅時候,成棟樓都好似鍍咗層金咁,好靚。
講到尚義樓嘅特色,一定要提佢嘅內部結構。雖然外表睇落去有啲陳舊,但入面嘅裝修同擺設都保持得好好,仲保留咗好多傳統元素。以下係尚義樓嘅幾個重點特色:
特色項目 | 詳細描述 |
---|---|
建築風格 | 融合咗日式同閩南風格,紅磚外牆配木製窗框,好有懷舊feel |
歷史價值 | 建於1920年代,見證咗當地成個世紀嘅發展 |
內部裝潢 | 保留咗舊式樓梯同花磚地板,仲有傳統嘅木製傢俬 |
現今用途 | 部分空間改造成文創小店同咖啡廳,吸引唔少年輕人打卡 |
尚義樓而家已經唔單止係一棟老建築咁簡單,佢仲成為咗文青同攝影愛好者嘅熱門景點。每逢週末,都會見到好多人喺度影相打卡,或者坐喺樓下嘅咖啡店度hea成個下晝。樓入面嘅小店仲會定期舉辦市集同展覽,成個氛圍都好chill。
值得一提嘅係,尚義樓附近嘅街區都幾好行,有唔少特色小店同餐廳。行完尚義樓之後,可以順便去附近嘅巷仔入面尋寶,可能會發現一啲驚喜。有啲店家仲會同尚義樓合作推出限定商品,好似文創小物同紀念品咁,好受遊客歡迎。
尚義樓在哪裡?帶你認識這棟歷史建築的所在地。這棟充滿故事的老建築其實就藏在台北市中正區的巷弄裡,鄰近捷運古亭站,從6號出口走出來大概5分鐘就能看到它低調的身影。說起尚義樓,很多在地人都知道它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官舍建築,雖然不像總統府或中正紀念堂那麼有名,但那股濃濃的懷舊氛圍反而更吸引喜歡老宅的文青們。
尚義樓最特別的就是它融合了和洋折衷的建築風格,紅磚外牆搭配木造屋頂,還有那些精緻的洗石子裝飾,隨便一個角落拍照都超有fu。現在這裡不定期會舉辦藝文展覽,有時候還能看到藝術家在庭院裡創作,完全就是城市裡的小秘境啊!想去的朋友可以參考下面這個交通資訊表:
交通方式 | 詳細資訊 |
---|---|
捷運 | 古亭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
公車 | 搭乘235、662至「金門街口」站下車 |
開車 | 周邊有收費停車場,每小時60元 |
走進尚義樓的庭院會發現這裡的氛圍特別寧靜,跟外面車水馬龍的羅斯福路完全是兩個世界。建築物本身保存得相當完整,木頭走廊踩上去還會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瞬間讓人穿越回昭和時代。現在一樓是咖啡廳,二樓則是展覽空間,常常可以看到老台北人在這裡喝咖啡聊往事,或是年輕情侶來這裡約會拍照。
如果想更了解這棟建築的歷史,建議可以參加每個月第一個週末的導覽活動。導覽員會帶大家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建築細節,像是窗戶上的鐵件裝飾其實是當年的防盜設計,還有屋頂的特殊排水構造。這些小故事讓整棟建築活了起來,比單純看外觀有趣多了。
尚義樓什麼時候建的?揭開它的百年歷史故事
大家經過台北大稻埕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那棟紅磚老建築「尚義樓」啊?這棟充滿古早味的建築物,其實已經默默見證台灣百年來的變遷囉!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挖挖它的歷史故事,看看這棟老房子到底藏了多少秘密。
尚義樓最早建於1920年代,是日治時期大稻埕一帶相當有代表性的洋樓建築。當時這一帶可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區,很多有錢的茶商、布商都在這裡起家。尚義樓最初是一位陳姓茶商蓋來當作商行兼住家用的,你看它那個氣派的紅磚外牆跟拱形窗戶,就知道主人當時有多風光啦!
年代 | 重要事件 |
---|---|
1920年代 | 由陳姓茶商興建,作為商行與住宅 |
1945年後 | 轉為民宅使用 |
1980年代 | 被列為市定古蹟 |
2000年代 | 進行大規模修復工程 |
說到尚義樓的建築特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那個中西合璧的風格。你看它一樓是西式的拱廊設計,二樓卻又保留了傳統閩南建築的紅磚跟花磚,這種混搭在當時可說是相當時髦呢!而且它的磚牆特別厚實,聽說當年颱風來的時候,附近很多房子都倒了,就它還穩穩地站在那裡。
這棟樓在二戰後曾經轉手好幾次,有段時間還被當成倉庫使用,差點就要被拆掉了。還好1980年代的時候,有文化界的人士發現它的價值,極力爭取把它保存下來。現在你去看的話,會發現它雖然經過整修,但還是保留了很多原始的面貌,像是那個漂亮的磨石子地板跟木製樓梯,都還是當年的樣子喔!
尚義樓是誰蓋的?背後建築師與主人的傳奇人生
每次經過台北大稻埕,總會被那棟紅磚洋樓「尚義樓」吸引目光。這棟融合中西風格的百年建築,背後藏著一段台灣建築史與商界傳奇的精彩故事。尚義樓建於1920年代,正是台灣日治時期商業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它的誕生見證了那個時代的繁華與創新。
說到尚義樓的建築師,就不得不提到當時台灣建築界的風雲人物——井手薰。這位日本建築師在台留下不少經典作品,像是台北公會堂(今中山堂)。但尚義樓特別之處在於,井手薰大膽採用了當時罕見的「現代主義」風格,搭配傳統紅磚工法,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據說當時他還特別從日本引進新型建材,只為實現業主對建築的堅持。
而這位眼光獨到的業主,正是台灣茶葉大王陳天來。陳家當年在大稻埕經營茶行致富,為了展現家族實力,特別重金禮聘井手薰設計這棟豪宅。有趣的是,陳天來不只是生意人,還是位藝術愛好者,他堅持在建築中加入許多藝術細節,像是精緻的洗石子裝飾和特別訂製的彩繪玻璃。
人物 | 角色 | 重要貢獻 |
---|---|---|
井手薰 | 建築師 | 融合現代主義與傳統工法 |
陳天來 | 業主 | 引進藝術元素,推動建築創新 |
走進尚義樓內部,處處可見當年的巧思。一樓挑高的拱廊設計不僅美觀,更有實際的遮陽避雨功能;二樓的陽台鐵欄杆,每一根都是手工打造的藝術品。最特別的是建築後方的庭院,據說是陳天來特別要求保留的空間,讓家人在都市中也能享受自然。這些設計在當時可說是相當前衛,也反映出主人不凡的品味。
這棟建築的命運也充滿戲劇性。日治時期結束後,尚義樓曾一度荒廢,直到近年才被列為市定古蹟重新修復。修復過程中,工人們意外發現牆體內藏有當年的建築藍圖,上面還有井手薰親筆簽名的痕跡。這些珍貴的發現,讓我們更能一窺當年建築師與業主如何攜手打造這棟傳奇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