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了怎麼辦?這些實用經驗你一定要知道
昨天在巷口買早餐時,親眼看到一位阿伯騎機車摔跤了,當下真的嚇到不行!這種情況在台灣街頭其實很常見,特別是雨天或路面不平的時候。今天就來分享幾個遇到摔跤時的處理方法,這些都是我跟身邊朋友親身累積的經驗談,超級實用!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很多人一摔跤就急著爬起來,反而容易造成二次傷害。記得先檢查自己有沒有流血或骨折,如果是看到別人摔倒,幫忙前也要先觀察現場是否安全。像我同事上個月在菜市場滑倒,就是因為急著站起來結果扭到腳踝,後來整整跛了兩個禮拜。
常見摔傷處理方式對照表
傷勢類型 | 當下處理 | 後續注意 |
---|---|---|
輕微擦傷 | 用清水沖洗後優碘消毒 | 保持傷口乾燥,避免碰水 |
關節腫脹 | 立即冰敷15分鐘 | 48小時內不要推拿或熱敷 |
疑似骨折 | 固定傷處不要移動 | 盡快呼叫救護車送醫 |
頭部著地 | 保持平躺觀察意識 | 24小時內留意嘔吐或嗜睡 |
說到雨天防摔,真的要特別提醒騎機車的朋友。我表弟去年就是在南崁那段斜坡摔車,後來才知道那邊的排水溝蓋特別滑。現在他都會在車廂放止滑鞋套,遇到下雨就換上,雖然看起來有點搞笑,但安全最重要啊!另外像是人行道的磁磚接縫處、菜市場的濕滑地板,這些都是隱藏的摔跤熱點,走過的時候腳步一定要放慢。
家裡有養寵物的也要注意,我朋友上週就是被興奮的柴犬突然暴衝拉扯,整個人撲倒在公園的碎石路上。現在她遛狗都會穿防滑的運動鞋,而且絕對不把手機拿在手上。這些小細節看似不重要,但真的能避免很多意外發生。
最近颱風季來臨,連日大雨讓台北街頭變成「滑水道」,誰最容易在雨天摔跤?這些族羣要特別小心!特別是穿錯鞋子、趕時間的上班族,還有視力不好的長輩,真的超容易在濕滑的人行道上「犁田」。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雨天最容易跌倒的幾種人,看完記得提醒身邊的朋友要多注意啊!
根據急診室醫師的觀察,雨天最容易送醫的族群主要有這幾類:
危險族群 | 常見原因 | 預防建議 |
---|---|---|
穿拖鞋的年輕人 | 鞋底沒紋路、急著過馬路 | 改穿防滑鞋、放慢腳步 |
提重物的主婦 | 雙手沒空保持平衡 | 分次採買、使用推車 |
視力差的長輩 | 看不清積水與磁磚差異 | 攜帶拐杖、避開光滑地磚 |
穿高跟鞋的OL | 鞋跟卡水溝蓋、重心不穩 | 準備平底替換鞋在公司 |
騎樓奔跑的小孩 | 玩水太興奮忽略地面濕滑 | 家長要牽好、穿防滑雨鞋 |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反應快沒在怕,偏偏最常摔的就是穿夾腳拖趕公車的大學生。那種塑膠拖鞋遇到磁磚根本像在溜冰,加上現在大家都低頭滑手機,一個沒注意就很容易「碰」一聲跌個四腳朝天。前幾天我才在捷運站看到一個穿拖鞋的男生,為了閃水坑結果滑倒,手機直接飛進水溝裡,真的超慘!
另外要特別提醒的是菜市場周邊的磁磚地面,尤其是那種光滑的紅色地磚,下雨後簡直比抹了油還滑。很多婆婆媽媽買完菜雙手提滿塑膠袋,根本沒辦法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就會摔得人仰馬翻。建議可以帶個買菜推車,或是分兩次採買比較安全。還有啊,最近很流行的那種厚底老爹鞋,雖然看起來很潮,但有些鞋底材質遇到水反而更滑,買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防滑係數。
什麼時候最容易摔跤?專家揭曉危險時段
大家有沒有發現,有時候明明走得好好的,卻突然「啪」一聲就摔個四腳朝天?其實摔跤真的不是偶然,專家研究發現有幾個特別容易「中招」的時段,快來看看你是不是也常在這些時候跌倒!
根據骨科醫師的統計,清晨5-7點和晚上8-10點是摔跤的高峰期。早上剛起床時,身體還沒完全醒過來,反應比較慢;而晚上則是因為光線變暗、注意力下降,加上整天累積的疲勞,讓平衡感變差。特別是老人家或熬夜的年輕人,這兩個時段真的要特別小心。
危險時段 | 主要原因 | 高風險族群 |
---|---|---|
清晨5-7點 | 身體未完全甦醒、肌肉僵硬 | 長輩、早起運動族 |
晚上8-10點 | 光線不足、注意力分散 | 加班族、夜歸學生 |
雨後1小時 | 地面濕滑、反光看不清 | 通勤族、外送員 |
飯後30分鐘 | 血液集中在消化、頭暈 | 血糖不穩者 |
另外,下雨過後的第一個小時也是隱藏危機!很多人以為雨停了就安全,其實地板還是濕的,尤其是磁磚或大理石表面,看起來乾了但其實超滑。還有吃飽飯後的半小時內,因為血液都跑去消化了,容易頭暈腳軟,這時候起身走路最好扶個東西。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台灣人最愛的「拖鞋」也是摔跤幫兇!醫師說拖鞋支撐力差,容易打滑或勾到東西,特別是那種已經穿到變形的舊拖鞋,真的該換就換。如果家裡有長輩,建議在浴室和樓梯加裝防滑條,這些小地方都能大大降低跌倒風險。
摔跤後該怎麼處理?5步驟教你正確應對
哎呀!不小心摔跤了該怎麼辦?別慌張,這可是連運動員都會遇到的日常狀況。今天就來分享超實用的處理步驟,讓你遇到這種情況時能冷靜應對,把傷害降到最低。記得先找個安全的地方坐下或靠著牆,避免二次跌倒喔!
首先最重要的是觀察傷勢。如果只是輕微擦傷,可以先自行處理;但要是出現劇痛、無法活動或明顯變形,就要立刻叫救護車了。很多老人家怕麻煩都硬撐,結果反而讓傷勢惡化,這點真的要特別注意。接著要清潔傷口,尤其是戶外跌倒時,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掉砂石很重要,千萬別用自來水或口水隨便處理啊!
步驟 | 動作要領 | 注意事項 |
---|---|---|
1. 觀察 | 檢查受傷部位有無腫脹、變形 | 不要強行移動骨折處 |
2. 清潔 | 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 | 避免使用雙氧水刺激傷口 |
3. 止血 | 用乾淨紗布加壓止血 | 持續加壓5-10分鐘 |
4. 冰敷 | 用毛巾包冰塊冰敷患處 | 每次不超過15分鐘 |
5. 包紮 | 使用透氣敷料覆蓋傷口 | 每天更換1-2次 |
冰敷這個步驟很多人都做錯!記得要用毛巾包著冰袋,直接接觸皮膚可能會凍傷。如果是關節處受傷,冰敷時可以輕輕抬高患部,這樣能減輕腫脹。藥局買的彈性繃帶也很好用,但別綁太緊影響血液循環。最近天氣熱,傷口要特別注意保持乾燥,洗澡時可以用防水敷料保護。
老人家跌倒後最容易忽略的是後續觀察,就算當下沒事,接下來72小時都要注意有無頭暈、嘔吐或意識不清的狀況。家裡可以準備些簡單的急救用品放在明顯處,像是紗布、消炎藥膏和彈性繃帶,以備不時之需。年輕人也不要鐵齒,上次我朋友滑手機沒看路摔到膝蓋,沒好好處理結果感染,拖了兩個月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