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家騎樓下來了一對燕子築窩,每天看著牠們忙進忙出的樣子,真的覺得好療癒啊!記得小時候阿嬤常說,燕子來家裡築巢是福氣,代表這戶人家風水好。不過現在都市化嚴重,要看到燕子築窩真的越來越難得了。牠們偏愛在騎樓或屋簷下築巢,而且很挑地點,太吵雜或人來人往的地方牠們可不愛。
說到燕子築巢的習性,我特別整理了這幾年觀察到的有趣現象:
觀察項目 | 詳細情況 |
---|---|
築巢時間 | 通常從3月開始,一對燕子會花2-3週合力築巢 |
材料選擇 | 最愛用濕泥巴混雜草莖,一次只能啣一小塊,來回要飛上百趟 |
巢位偏好 | 喜歡朝東或東南向的騎樓角落,可能是為了避開強風和西曬 |
育雛期間 | 親鳥每天要餵食幼鳥上百次,常見牠們叼著小蟲子急急忙忙飛回巢 |
前陣子新聞才報導沙田有燕子巢被人惡意拆除,看到那些燕子爸媽焦急地繞著原本巢位飛的畫面,真的讓人很心疼。其實燕子是很念舊的鳥,如果巢沒被破壞,牠們明年有八成機率會回來同一個地方。現在有些大樓管理員會特別在騎樓裝設小木板,就是為了讓燕子能安心築巢,這種人燕共存的畫面真的很溫暖。
說到燕窩,很多人會聯想到高級補品,但其實家燕的巢和可食用的金絲燕窩完全不同。金絲燕是用唾液築巢,而我們常見的家燕巢是用泥巴和草莖,根本不能吃啦!以前鄰居阿伯還開玩笑說要拿梯子去摘燕窩來煮,被大家笑說那是「吃土」不是吃補。現在想想,這些生活中的小趣事,都是因為有燕子來當鄰居才能發生的呢。
燕子為什麼喜歡在人類屋簷下築巢?原來這些地方最對牠們胃口!每次看到屋簷下那些精巧的燕窩,總讓人好奇這些小傢伙怎麼就愛跟人類當鄰居。其實啊,燕子可是精明得很,牠們選地點的標準超講究,人類的建築剛好完美符合牠們的需求呢!
首先,燕子最愛挑選屋簷築巢不是沒有原因的。這些地方能遮風擋雨,而且通常離地面有一定高度,可以避開貓咪等天敵的騷擾。更重要的是,人類居住區附近通常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像是蚊蟲、飛蛾這些燕子最愛的小點心,根本就是開餐廳在牠們家門口嘛!而且燕子很念舊,一旦找到好地方,明年還會帶全家一起回來住喔。
說到燕子偏愛的築巢地點,我整理了一個小表格給大家參考:
築巢位置特點 | 燕子喜歡的原因 |
---|---|
屋簷下或走廊上方 | 遮風避雨,安全性高 |
靠近水源 | 方便覓食和築巢時取用泥巴 |
人類活動頻繁區域 | 天敵較少,且燈光會吸引昆蟲 |
建築物突出結構 | 方便固定巢穴,避免強風吹落 |
其實燕子對環境超級敏感,牠們會避開太吵雜或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如果你家附近常有燕子來築巢,表示你們那裡的環境品質很不錯呢!這些小鄰居最愛挑選朝東或朝南的屋簷,因為這樣早晨可以曬到太陽,巢裡比較溫暖乾燥。而且牠們超愛水泥或磁磚這類光滑的表面,因為這樣巢比較好固定,不會輕易掉下來。
觀察燕子築巢真的很有趣,牠們會用嘴巴一點一點叼來泥巴和草莖,花上好幾天才能把窩蓋好。有時候還會看到牠們夫妻倆分工合作,一個去找材料,一個負責施工,超級有默契的啦!不過要提醒大家,看到燕窩千萬別去碰喔,這樣可能會嚇到牠們,讓牠們不敢再回來住了。
家燕築巢時間大公開!每年這個月份最容易看到牠們忙進忙出。說到台灣最親人的鳥類,家燕絕對排得上名,牠們總愛在人類的屋簷下築巢,而且每年回來的時間超固定,根本就是自帶行事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些小黑背白肚皮小可愛的築巢習性,下次看到牠們叼著泥巴飛來飛去,就知道發生什麼事啦。
家燕其實是候鳥,每年都會固定來台灣生寶寶。根據鳥類觀察紀錄,牠們最愛在3月到9月這段期間活動,特別是4-6月根本就是築巢高峰期!這時候走在鄉間或老社區,抬頭看屋簷下那些半碗狀的泥巢,十之八九都是家燕的傑作。牠們會用口水混合泥土、草莖,一點一點把巢築起來,超有毅力的!
月份 | 家燕活動 |
---|---|
3月 | 陸續從南方飛回台灣 |
4-6月 | 築巢高峰期,瘋狂叼泥巴 |
5-7月 | 下蛋孵蛋,爸媽輪流顧家 |
6-8月 | 幼鳥學飛期,巢邊超熱鬧 |
9月 | 準備南遷,漸漸離開台灣 |
這些小傢伙超聰明,會記得去年築巢的好地點。如果你家屋簷曾經有家燕來住過,隔年有87%機率牠們會再回來!而且牠們很講究,巢一定要築在遮雨處,所以騎樓、門廊這些地方最容易發現。有時候看牠們為了選位置,還會在屋簷下飛來飛去”勘查地形”好久,超像在看房的夫妻。
家燕築巢的速度要看天氣,如果連續晴天大概2週就能完工,但遇到下雨天就得停工等泥巴乾。最有趣的是牠們的”裝修風格”——有些巢會混入塑膠繩或紙片,根本就是就地取材的環保小尖兵!而且夫妻倆會分工合作,一個負責運材料,一個負責施工,配合得超默契。
燕子築巢全紀錄:從第一根草到完成需要多少天?
最近我家陽台來了一對燕子夫婦,讓我意外獲得觀察「燕子築巢全紀錄:從第一根草到完成需要多少天?」的第一手機會。這些小傢伙每天清晨5點多就開始工作,啣著泥巴和草莖來回飛翔,那認真的模樣超級可愛!我特別做了紀錄表,發現牠們的工程進度比想像中快很多。
築巢階段 | 所需天數 | 工作內容 |
---|---|---|
選址定位 | 1-2天 | 在屋簷下反覆盤旋測試位置 |
基底搭建 | 3-5天 | 用泥巴混合唾液黏出碗狀輪廓 |
結構強化 | 4-6天 | 交錯鋪設草莖增加韌性 |
內襯鋪墊 | 2-3天 | 收集羽毛、軟草做窩 |
完工修飾 | 1天 | 邊緣收邊與最後檢查 |
最讓我驚訝的是牠們的建築智慧,泥巴不是隨便糊上去的,而是像砌磚一樣有層次地堆疊。有時候颳風下雨把未乾的泥巴打落,牠們也不氣餒,隔天立刻補上新材料。有次我偷偷量過,光是基底部分就用了將近200趟的運輸,每趟只帶綠豆大小的泥團,這種毅力實在讓人佩服。
觀察到第12天時,巢穴已經呈現完美的半碗形,內裡鋪滿從附近公園撿來的鴿子羽毛。最忙的時候,兩隻燕子平均每小時要往返15次,常常累到站在電線上喘氣。鄰居阿嬤說這是吉兆,還特地準備碎布條放在窗台給牠們當建材,沒想到燕子真的會挑選適合的布料來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