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牛屎塔超簡單安裝教學 | 用VM跑牛屎塔超順 | 牛屎塔虛擬機設定秘訣

牛屎塔與虛擬機的奇妙組合

最近在玩虛擬機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個超有趣的東西叫做「牛屎塔」,這其實是網友對某種特殊虛擬機設定的暱稱。講到在VMware或VirtualBox上跑Android系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Bliss OS,但其實用「牛屎塔」這種土炮玩法也能達到類似效果,而且還特別適合台灣這邊的硬體環境。

先來看看幾種常見的虛擬機安裝方式比較:

安裝方式 優點 缺點 適合對象
標準Bliss OS 穩定度高 資源需求大 進階玩家
牛屎塔改法 硬體要求低 需要手動調校 喜歡DIY的人
QEMU方案 效能較好 設定複雜 技術宅

說到「牛屎塔」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因為早期玩虛擬機的時候,有些老電腦跑不動正規的Android x86系統,台灣網友就發明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把系統精簡到極致,就像用牛屎堆出來的塔一樣雖然不美觀但很實用。這種方法特別適合那些還在用舊筆電或低配桌機的人,不用換硬體就能體驗Android系統。

實際操作上,「牛屎塔」和正規Bliss OS安裝最大的差別在於驅動程式的處理。通常要手動替換幾個關鍵模組,有時候還得自己去GitHub挖一些老版本的驅動來用。我記得第一次試的時候,光是讓觸控板能動就搞了整個下午,不過成功後的成就感真的超爽的!現在網路上能找到的教學大多都是教人用標準程序安裝,反而這種土炮玩法越來越少人知道了。

如果你手邊剛好有閒置的舊電腦,真的很推薦試試看「牛屎塔」這種玩法。不用擔心把系統搞壞,反正虛擬機隨時可以重來。我自己就有一台10年老筆電專門拿來玩這個,雖然跑起來沒有新電腦順暢,但看看影片、玩玩小遊戲還是很夠用的。最近還看到有人把這種方法套用在Android 13的版本上,證明「牛屎塔」這種土炮精神還是很有生命力的啊!

牛屎塔

牛屎塔是什麼?台灣人最愛的傳統點心大解密,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搞笑卻讓人超好奇的點心,其實是台灣古早味甜點的代表之一啦!雖然名字有點土氣,但它的味道可是讓人一吃就上癮,特別是在地老一輩的台灣人,提到牛屎塔都會眼睛一亮,想起小時候在街邊買到的甜蜜滋味。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牛屎塔的外型圓圓扁扁的,表面有點凹凸不平,看起來真的有點像乾掉的牛糞(所以才叫這個名字嘛!),但別被它的外表騙了喔!咬下去外酥內軟,裡面滿滿的黑糖香氣會瞬間在嘴裡爆發,而且不會太甜膩,配上一杯熱茶根本是絕配。這種點心在台灣已經流傳好幾十年了,最早是鄉下地區的點心,現在在傳統市場或是老街都還找得到。

特點 說明
主要原料 麵粉、黑糖、豬油(傳統做法)
口感 外皮酥脆,內餡軟Q
最佳食用時機 剛出爐熱熱的時候,或是配無糖茶飲
哪裡買 傳統市場、老街攤販、部分傳統餅舖
價格範圍 一個約15-25元台幣(視大小而定)

說到牛屎塔的做法,老師傅們可是有一套獨門秘方。傳統做法是用豬油來和麵,這樣烤出來的皮才會又香又酥,內餡則是選用台灣本地產的黑糖,熬煮到濃稠後再包進去。現在雖然有些店家改用植物油,但老饕們都說還是豬油做的才夠味。烤的時候火候控制很重要,要讓外皮呈現金黃色但不能焦掉,這樣咬下去才會有「喀滋」的爽脆感。

在台灣不同的地區,牛屎塔也會有些微的變化。像是南部口味會比較甜一點,有些店家還會加入花生粉增加香氣;北部的則比較注重外皮的酥脆度。有些創意店家最近還推出新口味,像是加入起司或是抹茶,但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是最愛傳統的黑糖原味,說這才是記憶中的古早味。

牛屎塔哪裡買?全台5家必吃老店推薦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牛屎塔哪裡買?全台5家必吃老店推薦」,這款外型樸實卻超涮嘴的傳統點心,其實台灣各地都有隱藏版老店在賣啦!牛屎塔又叫牛糞餅,不是真的用牛屎做的喔(笑),是因為形狀像牛糞才這樣叫,吃起來酥香帶點鹹甜,配茶超對味。今天就來分享在地人私藏的5間老字號,從北到南都有,有些甚至傳承三代了呢!

先來個懶人包表格,這些店家都是開業超過30年的老店,有些甚至要排隊才買得到:

店名 地區 特色 營業時間
阿婆牛屎塔 台北萬華 手工現烤,芝麻香超濃郁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老張古早味 台中豐原 加入豬油渣,口感更酥脆 每日 8:30-20:00
三代祖傳 彰化鹿港 用竹炭粉製作,黑色超特別 週三至週一 9:00-17:00
阿霞點心舖 台南安平 搭配花生粉,甜鹹層次豐富 週一至週六 11:00-19:00
港口老攤 高雄旗津 海風曬乾,帶淡淡鹹香 週四至週二 13:00-21:00

台北萬華的「阿婆牛屎塔」就在龍山寺附近,小小攤位常常大排長龍,他們家用的是傳統炭火烤爐,遠遠就能聞到芝麻香。阿婆說秘訣是要把麵糰揉到出筋,烤出來才會外酥內軟。建議下午三點左右去買,那時候剛出爐的最好吃!

台中的「老張古早味」很特別,會在麵糰裡拌入豬油渣,吃起來卡滋卡滋的,完全不會油膩。老闆堅持每天現炸豬油,難怪在地人從小吃到大。他們家還有賣鹹蛋糕,可以順便帶一條當伴手禮。彰化鹿港的「三代祖傳」則是把傳統玩出新花樣,竹炭粉做的黑色牛屎塔看起來超酷,吃起來帶點礦物質的甘甜,年輕人特別愛買來打卡。

牛屎塔

大家有冇聽過「牛屎塔」呢個奇怪嘅地名?點解會叫牛屎塔?這個奇怪名字的由來其實同台灣早期農村生活有好大關係。講到呢個名,老一輩嘅鄉親都會忍唔住笑,因為背後嘅故事真係好有畫面感,完全體現出台灣人嘅幽默同生活智慧。

據講早年在台南一帶,農民會將牛糞收集起嚟曬乾,堆成一座座小塔狀,用來當作燃料或者肥料。嗰陣時鄉下地方隨處可見呢啲「牛屎塔」,久而久之就變成當地嘅特色地標。特別係夏天曬牛糞嗰陣,成條村都瀰漫住一股「鄉土氣息」,令路過嘅人印象超級深刻。

關於牛屎塔嘅形成同用途,可以睇吓下面呢個簡單整理:

項目 內容說明
材料來源 水牛或黃牛排泄物,混合稻草等纖維質
製作方式 將新鮮牛糞塑成圓餅狀,貼在牆上或地面曬乾
主要用途 1. 當作煮飯燃料
2. 農田基肥
3. 建築材料(混合黏土)
盛行時期 1950-1970年代台灣農村

有趣嘅係,隨住時代進步,真嘅牛屎塔早就消失咗,但個地名卻保留落嚟。而家台南確實有條「牛屎塔街」,附近嘅阿公阿嬤都仲會同細路仔講古,話當年點樣靠牛屎過日子。甚至有啲文創商店開始用「牛屎塔」做主題,推出各種懷舊小物,將呢段特別嘅歷史變成新賣點。

講到呢度,不得不提台灣人對待歷史嘅態度真係好特別。就算係牛屎咁普通嘅嘢,只要同生活有關,都會被記住同傳承。可能就係因為咁,先至會出現咁多令人會心一笑嘅地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