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規劃居家裝潢時,發現「走道寬」這個細節真的超級重要!以前總覺得走道隨便留個空間就好,實際住進去才發現太窄的話,連搬家具都會卡住,更別說家裡有長輩或小孩的時候,走動起來真的很憋屈。今天就來聊聊走道寬度該怎麼抓才舒服,順便分享幾個實用的尺寸建議。
一般來說,走道寬至少要留60公分以上才夠基本通行,但如果你家有輪椅需求,建議要做到90公分才夠用。我整理了一個常見空間的走道寬度參考表,大家可以根據自家情況調整:
空間類型 | 建議最小寬度 | 舒適寬度 |
---|---|---|
單人通行走道 | 60cm | 75cm |
雙人並行走道 | 90cm | 120cm |
輪椅通行走道 | 90cm | 100cm |
廚房工作走道 | 70cm | 85cm |
記得上次去朋友家參觀,他們家的走道寬就設計得很聰明。主臥到浴室的走道留了80公分,剛好可以讓兩個人錯身而過,又不會覺得浪費空間。而且他們在走道牆面做了內嵌式收納,既保持走道暢通又能收雜物,這招真的很實用!不過要提醒的是,走道不是越寬越好,像有些豪宅把走道做到150公分反而顯得空蕩蕩,打掃起來也更費力。
說到走道設計,還要注意轉角處的處理。很多人家裡走道轉彎處沒算好,結果家具搬不進去或是常常撞到手肘。我自己的經驗是,轉角處的走道寬要比直線段再多留10-15公分,這樣動線才會順。另外像門片開啟的方向也要考慮進去,不然門一開就擋住半條走道,那再寬的走道也沒用啦!
最近有朋友在裝修房子時問我:「走道寬度多少才符合台灣建築法規?」這個問題其實蠻重要的,畢竟走道太窄不僅用起來卡卡,萬一發生意外也很難逃生。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建築法規對走道寬度的具體要求,還有一些實際裝修時要注意的小細節。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的規定,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對走道寬度有不同要求。一般住宅的走道最少要90公分寬,公共場所像是餐廳、商場這些地方要求更嚴格,通常要120公分以上。如果是集合住宅的共用走廊,法規要求淨寬度不得小於1.2公尺,而且每增加10戶還要再加寬10公分。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讓大家參考:
建築類型 | 最小走道寬度 | 備註 |
---|---|---|
一般住宅 | 90公分 | 單人通行基本需求 |
集合住宅走廊 | 120公分 | 每10戶加寬10公分 |
公共場所 | 120公分 | 餐廳、商場等 |
無障礙走道 | 130公分 | 輪椅迴轉空間需求 |
實際裝修時,除了要符合法規的最低標準,建議大家還是要考慮到日常使用的舒適度。像我們家之前裝修,雖然法規說90公分就夠,但設計師建議做到100公分,現在用起來真的順手很多,搬家具或推嬰兒車都不會卡卡的。特別是家裡有長輩或小孩的話,走道寬一點會比較安全,避免碰撞或跌倒的意外。
另外要提醒的是,走道寬度的測量是算「淨寬」,也就是要扣除門框、電箱這些突出物的部分。有些老房子原本走道就不寬,如果再加上鞋櫃或收納櫃,可能會讓實際可通行空間變得更窄。建議在規劃收納空間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影響到主要動線的流暢度。
為什麼老房子的走道總是特別窄?
每次走進老房子,總覺得走廊窄到要側身才能過,為什麼老房子的走道總是特別窄?這其實跟台灣早期的建築習慣和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老一輩的人常說「寸土寸金」,那個年代大家住的空間本來就不大,當然要把走道縮到最小,把更多面積留給實際使用的房間啊!
老房子的設計通常會考慮到幾個重點,我們用表格來比較一下:
考量因素 | 老房子做法 | 現代房子做法 |
---|---|---|
空間利用 | 走道極窄省面積 | 保留舒適動線 |
建築成本 | 減少非必要結構 | 注重整體舒適度 |
家庭成員 | 人口多需更多房間 | 小家庭為主 |
生活習慣 | 物品少不需大儲藏 | 收納需求高 |
另外啊,早期台灣人蓋房子很務實,覺得走道只是用來「過路」的,能走就好不用太寬。而且那時候家具也比較簡單,不像現在動不動就要搬沙發、鋼琴這些大件物品。我阿嬤就說過,她們年輕時連衣櫥都是做在牆壁裡的,根本不需要留太多走道空間。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老房子的走道常常會突然變窄,那是因為後來加蓋或改建的關係。像我們家三十年的老公寓,原本走道還算寬,但後來隔壁鄰居把牆往外推了一點,就變成現在要吸氣才能過的「瘦身走廊」了。這種為了增加使用面積而犧牲公共空間的做法,在老社區真的很常見。
最近很多朋友在裝修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測量家裡的走道寬度最準確?其實這看似簡單的小事,卻關係到日後家具搬運、輪椅通行等實際需求。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輕鬆量出最精準的走道尺寸。
首先準備工具很重要,建議使用金屬捲尺而非布尺,因為布尺容易拉伸變形影響準確度。測量時要特別注意牆角處,很多人家裡的牆面其實不是完全垂直的,這時候就要在走道的頭、中、尾各量一次,取最窄的數值作為參考。如果走道有轉角,記得要把轉角處的突出物(比如電箱或裝飾柱)也納入測量範圍。
這裡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走道寬度的適用情境:
走道寬度 | 適用情況 |
---|---|
60-70cm | 基本通行 |
80-90cm | 方便搬運小型家具 |
100cm以上 | 輪椅無障礙通行 |
實際測量時有個小技巧,可以請家人幫忙按住捲尺另一端,避免因為單人操作造成測量誤差。如果是L型或U型走道,建議分段測量並記錄每段的寬度變化。現代很多新建案的走道為了美觀會做弧形設計,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弧形最突出處的寬度,通常這裡會是整條走道最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