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爬山遇到毒蛇?先做這3件事保命 | 台灣常見毒蛇圖鑑!遇到別慌 | 毒蛇出沒季!户外活動必看指南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山區活動的人也變多了,大家難免會擔心「遇到毒蛇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台灣常見的毒蛇就那幾種,像是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這些,只要記住幾個重點,就能大大降低危險性。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很多人一看到蛇就嚇得亂跑亂跳,這樣反而更容易被咬。蛇其實比你更怕人,通常牠們會自己溜走。如果真的不幸被咬,記得要做這些事:

該做的事項 不該做的事項
記住蛇的外觀特徵 不要用嘴吸出毒液
保持傷口低於心臟 不要冰敷或熱敷傷口
盡快就醫打血清 不要切開傷口或綁太緊

在山裡走路的時候,建議穿高筒靴或厚長褲,拿根棍子「打草驚蛇」也很有效。特別是傍晚到夜間這段時間,蛇類活動比較頻繁,要特別小心。如果看到蛇正在進食或脫皮,千萬別去打擾,這時候的蛇攻擊性會特別強。

手機一定要保持有電,最好先查好附近有抗蛇毒血清的醫院位置。現在很多登山APP都會標註這些資訊,出發前先做好功課準沒錯。如果真的不幸被咬,盡量減少活動,讓同伴幫忙求救,記住「動得越少,毒液擴散越慢」這個原則。

遇到毒蛇怎麼辦

1. 登山時遇到毒蛇怎麼辦?教你冷靜應對的5個步驟

夏天爬山最怕遇到蛇啦!台灣山區常見的毒蛇像是龜殼花、赤尾青竹絲、眼鏡蛇等,萬一真的碰上了千萬別慌張。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知道怎麼安全脫身,畢竟我們是去享受大自然的,不是去跟蛇玩命的對吧~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多數蛇類其實比你更怕人,只要不主動挑釁或驚嚇牠們,通常會自己溜走。記得突然的大動作或尖叫反而容易讓蛇覺得受到威脅,這時候就可能會發動攻擊喔!

遇到毒蛇時的處理步驟

步驟 具體做法 注意事項
1. 停止動作 立刻靜止不動,避免驚擾蛇 不要轉身逃跑,蛇的攻擊速度比人快
2. 確認距離 觀察蛇與你的位置,保持2公尺以上安全距離 可用登山杖輕輕推開周邊草叢
3. 緩慢後退 用側步方式慢慢遠離,視線持續注意蛇的動向 避免踩到其他可能藏蛇的草叢
4. 改變路線 繞道而行或直接放棄該路段 特別注意潮濕岩石縫和落葉堆
5. 緊急處理 萬一被咬,記下蛇的特徵,盡快下山就醫 不要用嘴吸傷口或冰敷,保持患部低於心臟

平常爬山建議穿高筒登山鞋和長褲,走在前面的隊友可以先用登山杖「打草驚蛇」。如果真的不幸被咬到,記得拍下蛇的照片(但別冒險靠近!),到醫院才能準確注射血清。台灣各大山區的消防隊都有備妥抗蛇毒血清,及時就醫基本上都不會有生命危險。

另外要提醒的是,很多人以為三角形頭才是毒蛇,但其實台灣的雨傘節(銀環蛇)頭部是圓的,毒性卻超強!與其花時間辨認,不如直接當作毒蛇來應對最安全。下次上山前不妨先查詢當地區域常見蛇種,做好功課才能玩得安心啊~

2. 為什麼台灣郊區容易遇到毒蛇?這些地方要特別小心

台灣郊區容易遇到毒蛇其實跟我們的地理環境有很大關係。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溫暖潮濕的環境本來就很適合蛇類生存,加上郊區通常有豐富的植被、水源和食物來源,像是老鼠、青蛙這些蛇的獵物也多,自然就成為毒蛇喜歡出沒的地方。而且啊,這些年來人類開發範圍越來越大,蛇的棲息地被壓縮,牠們被迫要更靠近人類活動區域找食物和躲藏的地方,所以我們在郊外活動時真的要特別小心。

以下這些地方特別容易遇到毒蛇,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

危險區域 常見蛇種 注意事項
草叢或灌木叢 龜殼花、赤尾青竹絲 走路時先用棍子撥草,避免直接踩踏
溪邊或水溝旁 雨傘節、眼鏡蛇 不要隨便翻動石頭或伸手進石縫
廢棄建築或農舍 鎖鏈蛇、百步蛇 進入前先觀察地面和牆角
果園或菜園 赤尾青竹絲、龜殼花 採摘時注意枝葉間有無蛇類盤踞

除了這些地點要留意,時間點也很重要。毒蛇大多是夜行性動物,特別是在夏季的傍晚到清晨這段時間活動最頻繁,因為白天太熱牠們會躲起來休息。另外下雨前後氣壓變化大的時候,蛇類也會特別活躍。如果要去郊區活動,建議穿高筒靴或厚長褲,避免穿拖鞋或短褲,這樣就算不小心碰到蛇也比較不會被咬到。

台灣常見的六大毒蛇包括赤尾青竹絲、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百步蛇和鎖鏈蛇,每種的習性和毒性都不太一樣。像是赤尾青竹絲就很愛待在低矮的灌木叢裡,身體顏色又跟植物很像,很容易不小心驚動到牠;而雨傘節喜歡在晚上出來活動,常常在水溝邊找青蛙吃。了解這些蛇的習性,才能更有效避開危險。

遇到毒蛇怎麼辦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山區活動的人也變多了,大家最關心的「3. 毒蛇最常出沒的時間是?避開這些時段更安全」這個問題,其實跟蛇的習性有很大關係。台灣常見的毒蛇像是龜殼花、赤尾青竹絲這些,牠們都是變溫動物,活動時間跟溫度變化密切相關,掌握這些時段真的能降低遇到牠們的機率喔!

根據農委會和林務局的資料,毒蛇出沒的高峰時段主要集中在這些時候:

時段 溫度範圍 常見蛇種 活動原因
清晨4-7點 24-28°C 龜殼花、雨傘節 夜間覓食後返巢
傍晚5-8點 28-32°C 赤尾青竹絲、眼鏡蛇 日間避暑後開始活動
雨後2小時內 26-30°C 百步蛇、鎖鏈蛇 濕度高利於獵食

特別要注意的是7-9月這段期間,因為是蛇類的繁殖季,活動會比平常更頻繁。像去年夏天阿里山就有登山客在下午4點多遇到正在曬太陽的龜殼花,還好即時發現沒有發生意外。另外颱風過後也要格外小心,因為洞穴被雨水沖刷,蛇會被迫出來找新棲地。

如果你常去郊外活動,建議避開表格中那些時段,尤其是清晨和黃昏交接的時候。我朋友在苗栗當嚮導的經驗是,上午10點到下午3點反而比較少遇到蛇,因為這段時間太熱了,蛇都躲在陰涼處休息。不過每個地區狀況不太一樣,像陽明山一帶因為海拔較高,中午前後還是有機會看到蛇出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