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養身原來這麼簡單!5招學起來 | 台灣人都在瘋的養身秘訣 | 養身不是老人專利!年輕人必看

最近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養身意思」,但你知道真正的養生不只是吃健康食品或運動嗎?其實養生是一種生活態度,從日常作息到飲食習慣都要注意。台灣人最愛喝的手搖飲,如果改成無糖或少糖,就是一種簡單的養生方式。還有啊,現代人整天滑手機,記得每隔一小時要起來動一動,這些小細節都是養生的一部分。

說到飲食養生,台灣當季食材就是最好的選擇。像夏天可以多吃冬瓜、苦瓜,這些都是清涼退火的好東西。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了幾種常見食材的養生功效:

食材名稱 養生功效 建議吃法
紅棗 補氣血、安神 煮湯或泡茶
山藥 健脾益胃 煮粥或燉湯
驅寒暖身 煮薑茶或入菜
黑木耳 清血管、降血脂 涼拌或快炒

除了吃對東西,作息時間也很重要。很多台灣人都有熬夜的習慣,這對身體傷害很大。建議晚上11點前就要上床睡覺,因為中醫說這是肝臟排毒的時間。早上起床後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幫助腸胃蠕動。這些都是很簡單就能做到的養生方法,不用花大錢買什麼昂貴的保健品。

運動方面,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才叫養生。台灣到處都有公園,每天散步30分鐘就很好。特別是老人家,太激烈的運動反而容易受傷。像太極拳、氣功這些傳統運動都很適合,既能活動筋骨又不會太吃力。年輕人則可以選擇騎單車或游泳,這些都是對關節負擔比較小的運動。

養身意思

什麼是養身?台灣人最常搞錯的3大迷思,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養身不是吃貴的補品就好,也不是跟著網紅做什麼就有效,更不是年紀大了才需要開始。很多台灣人對養身有誤解,反而越養越傷身,今天就來破解這些迷思!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首先,很多人以為養身就是要買很貴的保健食品,其實這是大錯特錯。台灣人超愛買各種維他命、酵素、膠原蛋白,但其實這些東西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與其花大錢買這些,不如先把三餐吃均衡,多吃當季的台灣在地食材,像是地瓜葉、空心菜這些便宜又營養的蔬菜,效果反而更好。

再來,第二個迷思是覺得養身就是要做很激烈的運動。看到別人跑步就跟著跑,看到健身房廣告就去報名,結果沒幾天就受傷。養身運動要量力而為,像散步、太極、瑜伽這些溫和的運動,反而更適合大多數台灣人,尤其是整天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最後,第三個迷思是認為養身是老人家的事。其實養身要趁早,等身體出問題才來補救就來不及了。年輕時熬夜、吃炸雞配珍奶,等到三高找上門才開始吃保健食品,這樣根本是本末倒置。

迷思 真相 建議
貴的補品才有效 均衡飲食更重要 多吃當季蔬果
運動越激烈越好 溫和運動更適合 散步、瑜伽、太極
老了才需要養身 年輕就要開始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為什麼現代人更需要養身?醫師告訴你關鍵原因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得嚇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已經是常態。醫師提醒,現在人的身體狀況比十年前差很多,很多慢性病都年輕化,30幾歲就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案例越來越多。這跟我們的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整天坐在辦公室、三餐外食、熬夜追劇打遊戲,身體怎麼可能不出問題?

先來看看現代人常見的壞習慣對身體的影響:

不良習慣 對身體的影響 可能引發的疾病
久坐不動 代謝變差、血液循環不良 肥胖、心血管疾病
外食頻率高 攝取過多油鹽糖 高血壓、糖尿病
睡眠不足 免疫力下降、內分泌失調 慢性疲勞、憂鬱症
3C產品過度使用 眼睛疲勞、頸椎問題 乾眼症、椎間盤突出

醫師特別強調,現在環境污染比以前嚴重,空氣中的PM2.5、食物裡的添加物,都在無形中增加身體負擔。加上現代人普遍缺乏運動,肌肉量不足,基礎代謝率下降,就算吃得跟以前一樣多也容易發胖。很多人以為年輕就是本錢,其實身體的損耗是累積的,等到不舒服再來保養往往已經來不及。

最近門診中看到不少上班族,才35歲就開始出現胃食道逆流、脂肪肝,這些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醫師建議,與其等到生病才吃藥,不如從現在開始調整生活型態,每天抽30分鐘運動、盡量自己煮清淡的飲食、晚上11點前睡覺,這些小改變長期下來差很多。現在醫療科技雖然進步,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養身真的要趁早啊!

養身意思

「何時開始養身最好?不同年齡層的黃金時機」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階段都有適合的保養方式。台灣人常說「養身要趁早」,但其實只要開始就不嫌晚啦!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不同年齡層該怎麼抓住養身的黃金時段,讓身體保持在最佳狀態。

20-30歲的年輕人常常覺得自己還年輕,熬夜、吃宵夜樣樣來。但其實這個階段是打基礎的關鍵期!這時候新陳代謝好,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每週至少3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飲食方面要注意蛋白質攝取,為將來的肌肉量打好底子。睡眠盡量不要少於7小時,避免老了才在後悔年輕時太揮霍身體。

年齡層 養身重點 建議頻率
20-30歲 建立運動習慣、充足睡眠 每週運動3次、睡眠7-8小時
30-40歲 肌肉訓練、壓力管理 每週2次重訓、每日冥想10分鐘
40-50歲 骨質保養、心血管保健 每日補充鈣質、每週有氧運動4次
50歲以上 關節保養、定期健檢 每日伸展運動、每年全身檢查1次

30-40歲的上班族最容易忽略養身,工作家庭兩頭燒。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壓力管理,每天花10分鐘冥想或深呼吸很有效。肌肉量開始下滑,建議加入重量訓練,每週至少2次。飲食上要控制精緻澱粉,多吃原型食物。記得安排年度健康檢查,很多小毛病都是這時候開始累積的。

40歲後身體機能明顯變化,新陳代謝變慢,容易發福。這時候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有氧運動要增加到每週4次。骨質流失加速,記得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關節開始出現問題,游泳或騎腳踏車是很好的低衝擊運動。這個階段睡眠品質容易變差,睡前少滑手機,保持規律作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