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0樓到底存不存在?真相讓人驚訝 | 電梯為何跳過0樓?專家解密 | 0樓之謎:建築師不會告訴你的事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台灣的電梯幾乎看不到「0樓」這個按鈕?其實這個設計背後藏著有趣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差異。在台灣,我們習慣把地面層稱為1樓,往上才是2樓、3樓,但歐洲很多國家卻是把地面層標示為0樓,這種差異常常讓第一次出國的台灣人很困惑。

說到0樓的由來,這跟建築學的「基準面」概念有關。歐洲人習慣把與地面齊平的樓層當作起始點(0),就像數學的座標原點一樣;而台灣則受到美國影響,採用「地面層就是1樓」的系統。這種差異在跨國旅行時特別明顯:

地區 地面層稱呼 往上樓層 往下樓層
台灣 1樓 2樓、3樓 B1、B2
歐洲 0樓 1樓、2樓 -1、-2

記得我第一次在巴黎住飯店時,明明訂的是「1樓」房間,結果電梯按下去才發現還要再爬一層樓。後來才知道,他們的1樓其實是我們的2樓,這種文化衝擊真的會讓人瞬間當機啊!不過現在想想,這種標示法其實更符合數學邏輯,就像程式語言的陣列索引也是從0開始計算的。

台灣的建築法規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不能使用0樓,但長期的習慣讓開發商和建築師都自動避開這個標示。有趣的是,有些新建的科技大樓開始嘗試引進「0樓」的概念,特別是在地下室要區分不同功能層的時候。比如說B1是停車場,B2是機房,這時候用「0樓」來標示大廳與地下室的交界處就顯得很合理。不過這種用法目前還是少數,大多數台灣人看到0樓的標示還是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吧!

0樓

0樓到底是什麼?原來台灣建築這樣分層

每次走進大樓看到「0樓」的標示都覺得很困惑齁?其實這是台灣建築特有的分層方式啦!在台灣,0樓通常指的是「地面層」,也就是直接連接街道的那一層。這跟我們習慣的「1樓」說法不太一樣,但其實很多新建案或商業大樓都開始這樣標示了,主要是為了跟國際接軌,因為很多國家都是從0開始算樓層的。

說到樓層標示,台灣真的超多元的!有些老建築會用「G樓」(Ground Floor)來表示地面層,新一點的則可能寫「0樓」或「1樓」。更複雜的是,有些百貨公司還會用「B1、B2」來標地下室,但「1樓」又可能是從地面層往上算,真的會讓人霧煞煞餒~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一下台灣常見的樓層標示對照,下次看到就不會搞混啦:

國際標示 台灣常見標示 實際位置說明
0F 0樓/G樓 地面層(直接臨街)
1F 1樓/2樓 地面層往上第一層
B1 B1/地下1樓 地面層往下第一層
B2 B2/地下2樓 地面層往下第二層

其實這種標示差異主要是因為建築法規和習慣不同啦!像有些老一輩的台灣人還是習慣把地面層叫「1樓」,但年輕人或新建築可能就更傾向用「0樓」了。不過不管怎麼標,最重要的是不要跑錯樓層啦~(笑)

另外啊,有些大樓為了討吉利,還會跳過「4樓」直接標「5樓」,這種情況在台灣也很常見。所以如果你看到電梯按鈕突然從3樓跳到5樓,不用懷疑自己眼花,這絕對是故意的!

為什麼台灣大樓很少標示0樓?專家解密

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的大樓電梯按鈕幾乎看不到「0樓」這個標示?明明有些建築物確實有地面層的設計,但就是不用0樓來稱呼。這個現象其實跟台灣人的使用習慣和建築規範都有關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背後的原因。

首先,台灣的樓層標示習慣是從「1樓」開始計算,這跟美國或部分歐洲國家從「0樓」開始的邏輯不同。根據建築師公會的資料,台灣早期受到日本影響,採用「1樓=地面層」的標示法,久而久之就變成約定俗成的做法。而且對大多數人來說,「1樓」比「0樓」更直覺好懂,畢竟我們平常說「我到一樓等你」比「我到零樓等你」順口多了。

再來看看實際建築設計的差異。有些大樓其實有「地面層」的概念,但通常會用其他名稱來替代0樓:

實際功能 常見標示方式 使用場合
地面出入口 G樓(Ground) 商辦大樓
停車場層 B1、B2… 住宅社區
挑高大廳 1F 百貨公司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醫院特別愛用「G樓」這個標示。這是因為醫院動線複雜,需要明確區分地面層和其他樓層。像台大醫院舊院區就是用G、1、2…來標示,避免民眾搞混。不過一般住宅或商辦為了簡單明瞭,還是以1樓當作主要出入口居多。

說到建築法規,其實台灣也沒有明文規定不能標示0樓,只是大家習慣成自然。有建築師透露,現在新建案如果標0樓反而會被住戶要求改掉,因為「感覺不吉利」或「很奇怪」。這種文化心理因素,也是影響樓層標示的重要原因之一。

0樓

0樓在哪裡?帶你認識建築物的地下樓層

每次走進大樓看到電梯按鈕上的「B1」、「B2」或是「LG」、「UG」這些標示,是不是常常一頭霧水啊?其實這些都是地下樓層的代號啦!今天就來幫大家解密這些常見的地下樓層標示,下次就不會再迷路囉~

在台灣,我們習慣用「B」來表示地下室,像是B1就是一樓下面那一層。不過有些百貨公司或商場會用「LG」(Lower Ground)來稱呼地下一樓,感覺比較高級一點齁!還有「UG」(Upper Ground)這種說法,通常是半地下層,可能一邊在地下一邊又連著地面,這種設計在坡地建築很常見。

樓層標示 實際意思 常見場所
B1 地下一樓 一般大樓、住宅
B2 地下二樓 停車場、賣場
LG 地下一樓 百貨公司、商場
UG 半地下層 山坡地建築

說到地下樓層的用途,最常見的就是停車場啦!尤其是市區的大樓,幾乎都會把地下空間規劃成停車位。另外像捷運站、百貨公司這些地方,地下樓層通常都是美食街或商店街,台北車站的地下街就是最好的例子。有些辦公大樓還會把機房、倉庫這些設施放在地下室,所以下次看到有人刷卡進B2,可能是要去機房檢查設備的工程師喔!

台灣因為地震多,地下樓層的結構特別重要。法規規定地下室要有足夠的抗震設計,牆體也要特別加固。所以雖然住在地下室感覺涼爽又省電費,但其實造價比地上樓層還貴呢!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建案會把地下室規劃成公共設施,像是健身房、游泳池這些,讓住戶感覺更超值。不過要提醒大家,地下室通常濕氣比較重,如果要當儲藏室的話,記得做好防潮措施,不然心愛的收藏品可能會發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