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5弱地震是什麼感覺? | 地震5弱到底有多晃? | 5弱震度會很可怕嗎?

最近地震頻繁,大家常聽到「5弱 意思」這個詞,但到底代表什麼呢?其實這是台灣中央氣象局用來描述地震震度的分級之一,屬於中強度的震感,比「4級」明顯但還不到「5強」那種會讓物品掉落的程度。

說到地震分級,台灣用的是「震度分級表」,總共分成0到7級,其中5級又細分成「5弱」和「5強」。這種分法主要是因為同樣規模的地震,在不同地區造成的破壞程度可能差很多,所以需要更細緻的區分。

震度分級 人的感受 可能造成的影響
4級 大多數人會驚醒 懸掛物明顯搖晃
5弱 幾乎所有人都感到搖晃 家具可能移動,部分牆壁龜裂
5強 行動困難,需要扶東西 物品掉落,未固定家具可能傾倒
6弱 站立困難 建築物輕微損壞,部分磚牆倒塌

「5弱」這個等級的地震,通常會讓門窗發出明顯聲響,牆上的畫或時鐘可能會晃得很厲害,但一般來說不會造成結構性的破壞。不過如果是老舊建築或是位於震央附近,還是要特別小心。

很多人會好奇「5弱」和「5強」到底差在哪?簡單來說就是搖晃的劇烈程度不同。「5弱」時你可能會覺得「哇這次搖好大」,但「5強」的時候可能連走路都有困難,桌上的東西會掉滿地。

台灣的地震分級制度其實滿實用的,讓大家一聽到數字就能大概知道要怎麼應對。像是「5弱」這種等級,雖然不用急著往外衝,但最好還是要檢查一下家裡有沒有東西掉下來或是有什麼危險。

5弱 意思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最近地震頻傳,新聞上常看到「5弱」這樣的字眼,到底5弱到底是什麼意思?地震分級一次搞懂!其實台灣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級是氣象署改良過的「新制震度分級」,跟日本採用的分級方式很像,但有些小差異。這個分級主要是根據地震時人體的感受和周圍環境的變化來劃分的,從0級到7級共10個等級,其中5級和6級還細分為「強」和「弱」兩個級別。

新制震度分級從2020年開始實施,最大的改變就是把原本的5級和6級再細分,這樣能更精準地描述地震的影響程度。比如說「5弱」和「5強」雖然都屬於5級,但實際感受差很多。5弱的時候大部分人會感到驚慌,但5強時可能連站穩都有困難。下面這個表格可以讓你快速了解各級震度的差異:

震度分級 人體感受 環境現象
0級 無感 儀器才能記錄到
1級 靜止或在高樓層的人有感覺 吊燈輕微搖晃
2級 大部分人有感覺 門窗輕微作響
3級 幾乎所有人都有感覺 懸掛物明顯搖晃
4級 多數人會驚醒 牆壁出現裂痕
5弱 大部分人感到驚慌 家具移動、部分建築受損
5強 行動困難 牆壁嚴重裂損、部分建築倒塌
6弱 站立困難 家具傾倒、多數建築受損
6強 無法站立 建築物嚴重損壞
7級 劇烈搖晃無法行動 大範圍建築倒塌

每次地震發生後,氣象署會根據各地測站記錄到的數據發布震度報告。要注意的是,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方的震度可能不一樣,離震央越近通常震度越大。像前陣子花蓮地震,花蓮市區測到5強,但台北可能只有3級或4級。這種分級方式能幫助我們更清楚知道地震的實際影響,而不是只看芮氏規模。比如規模6的地震如果震源很深,地表感受到的震度可能只有3級或4級。

最近地震頻繁,大家有注意到氣象署發布的「地震5弱」警報嗎?地震5弱代表什麼?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震度常識其實和我們的防災準備息息相關。台灣位處地震帶,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搖晃,但你真的了解震度分級的意義嗎?尤其是5弱這個等級,剛好落在「該注意」和「要警戒」的模糊地帶,特別需要我們搞懂它的實際影響。

先來看看中央氣象署的震度分級表,5弱屬於中強震的入門級別。這個震度下,多數人會感到明顯搖晃,桌上的物品可能傾倒,牆壁也可能出現裂痕。但和5強相比,5弱時建築物結構受損的機率較低,不過老舊房屋或山坡地住宅還是要特別小心。以下是5弱與相鄰震度的對照表:

震度分級 人的感受 室內狀況 室外狀況
4級 多數人驚醒,部分傢具移動 懸掛物劇烈搖擺 電線輕微晃動
5弱 行走困難,部分人無法站立 櫥櫃餐具掉落,牆壁龜裂 招牌、磚塊掉落
5強 需爬行才能移動 傢具大幅位移,門窗變形 地面出現裂縫

實際遇到5弱地震時,建議先保持冷靜,立即採取「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如果正在煮飯或使用火源,記得隨手關閉瓦斯。住在高樓層的朋友會感覺搖晃更明顯,但千萬別急著衝出門,反而容易在樓梯間受傷。現在手機都有地震警報功能,建議檢查一下設定是否開啟,尤其是夜間時段更要保持警覺。

另外要注意的是,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區的震度可能差很多。比如花蓮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台北盆地可能因為地質放大效應出現5弱震度,但震央附近可能已經達到5強甚至6弱。所以看到地震訊息時,一定要先確認自己所在位置的震度,而不是只看地震規模數字喔!

5弱 意思

最近台灣地震頻傳,新聞上常看到「震度5弱」這樣的用詞,讓不少人好奇為什麼地震會分5弱?專家解析震度分級標準其實跟我們的感受息息相關。台灣使用的震度分級是日本氣象廳的10級制,從0到7共分10個等級,其中5級和6級還細分「強」、「弱」,主要是為了更精確描述地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要分得這麼細?其實這跟我們實際感受很有關係。像「5弱」大概就是多數人會嚇到衝出屋外、架上物品可能掉落,但建築物還不至於嚴重受損;而「5強」就可能造成牆壁龜裂或玻璃碎裂。這種細分讓防災單位能更快判斷哪些區域需要優先支援,也讓民眾更容易理解當下的危險程度。

下面這個表格讓你一目了然常見震度分級的實際影響:

震度分級 人的感受 室內狀況 室外狀況
4 多數人感到驚嚇,部分人會想逃出 吊燈明顯搖晃,餐具碰撞發出聲響 電線輕微搖晃
5弱 多數人感到恐懼,想找掩護 書架物品可能掉落,家具移動 墓碑可能傾倒
5強 行動困難,需扶穩才能移動 牆壁可能出現裂痕,重家具翻倒 地面可能出現裂縫
6弱 站立困難,需爬行移動 門窗變形難以開啟,部分建築受損 山區可能發生土石崩落

其實這種分級方式在2016年就引進台灣了,取代舊制的7級分法。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就說過,日本的分級更細膩,特別適合像台灣這樣地震頻繁的地區。下次看到「5弱」這種分級時,你就能更清楚知道該怎麼應對,比如要趕快關瓦斯、打開大門防止變形,或是檢查家裡有沒有東西會掉落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