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創業朋友都在問「公司测名」到底重不重要,其實取個好名字真的會影響公司運勢跟客戶印象。台灣人特別講究這個,畢竟開公司就像養小孩,名字取好了整個氣場都不一樣。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公司测名技巧,讓你在創業路上少走彎路。
首先要注意的是,公司名字最好能讓人一眼就懂你們在做什麼。像「鮮茶道」一看就知道是飲料店,「快潔」馬上聯想到清潔服務。不過現在很多新創公司喜歡用英文或抽象名字,這時候就要搭配好記的LOGO設計。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命名方向給大家參考:
命名類型 | 優點 | 缺點 | 適合產業 |
---|---|---|---|
直接描述型 | 容易理解 | 較無特色 | 傳統服務業 |
英文縮寫型 | 國際感強 | 可能難記憶 | 科技、新創 |
諧音創意型 | 印象深刻 | 需要行銷配合 | 餐飲、文創 |
在地文化型 | 親切感高 | 地域限制 | 地方特色產業 |
再來就是要避開一些地雷,像是發音不順、筆劃太多、諧音不雅這些。之前有間餐廳取名「食全食美」,本來是好意頭,結果被客人唸成「死全死美」就尷尬了。建議取名後先給親友唸唸看,確認不會有奇怪聯想。另外也可以查查看公司名稱預查系統,避免跟其他公司撞名。
現在很多命理老師也提供公司测名服務,收費從幾千到上萬都有。他們通常會看五行、筆劃、法人八字等元素,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符合公司定位。像科技公司就不適合取太傳統的名字,文創產業反而可以玩些創意諧音梗。有朋友開設計工作室叫「搞什麼設計」,反而因為名字特別讓客戶印象深刻。
最後提醒大家,公司登記名稱跟品牌名稱可以分開。像「台灣大哥大」登記名稱其實是「富邦媒體科技」,這樣在經營上會更有彈性。取好名字後別忘了去經濟部做公司名稱預查,確認沒被註冊才能用喔!
公司命名測試到底在測什麼?5分鐘帶你搞懂,這其實是很多創業老闆最常遇到的困擾。取名字不是隨便想個順口的就好,還要考慮品牌形象、市場接受度,甚至連風水命理都要納入考量。今天就用最白話的方式,帶你拆解公司命名測試的幾個關鍵面向。
首先,命名測試最基礎的就是「記憶度」和「聯想度」。一個好名字要讓人一聽就記得住,而且能自然聯想到你的行業或產品特色。比如說「鮮茶道」就比單純叫「好喝茶」更有記憶點,還能讓人直接連結到手搖飲的專業感。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問卷調查來測試:
測試項目 | 具體方法 | 合格標準 |
---|---|---|
記憶度測試 | 讓受訪者聽完名字24小時後回憶 | 超過60%的人能正確回憶 |
聯想度測試 | 詢問聽到名字的第一聯想 | 超過50%聯想到相關產業 |
再來是「發音順暢度」和「文化適應性」,這在台灣市場特別重要。有些名字用國語念很順,但用台語念就整個走鐘,或是諧音容易讓人產生負面聯想。建議可以找不同年齡層、不同母語的測試者來唸唸看,避免出現像「鑫鴻」被唸成「心酸」這種尷尬情況。
最後是「商標檢索」和「網域名稱」這些實際面的測試。就算名字再好聽,如果商標早就被註冊或是網域被搶走,那也是白忙一場。現在很多命名公司會提供一站式服務,幫你同時檢測這些法律和技術面的問題,省去自己東奔西跑的時間。
創業老闆必看!何時該做公司測名最有效?這絕對是每個創業者在起步時最糾結的問題之一。公司名字就像是一個品牌的身份證,取對了能讓客戶一眼就記住你,取錯了可能連自己都覺得尷尬。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到底在哪些關鍵時間點做公司測名最合適,幫你避開那些不必要的麻煩。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公司註冊前啦!很多老闆會覺得名字隨便取一個就好,等生意做起來再換,但其實這樣反而會浪費更多時間跟金錢。建議在正式去經濟部辦理公司登記前,先找專業的命名老師或使用線上測名工具,確認名字的吉凶、五行是否相合,還有最重要的——有沒有跟其他公司撞名。這樣才能避免以後要改名時,連商標、網站域名全部都要重來的窘境。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是當你發現生意一直卡關的時候。有些老闆會覺得是產品或行銷的問題,但其實可能是公司名字的氣場不對。這時候不妨重新檢視一下公司名字,看看是否需要調整。特別是遇到以下幾種狀況時,真的該認真考慮測名了:
狀況 | 可能與名字有關的徵兆 |
---|---|
客戶記不住 | 名字太拗口或太普通 |
官司糾紛多 | 名字沖犯太歲或五行相剋 |
員工流動率高 | 公司名字氣場不穩 |
拓展不順利 | 名字地域性太強或行業屬性不符 |
還有一個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時間點,就是公司要轉型或擴張的時候。比如原本做餐飲的現在要跨足電商,或是從本地市場要走向國際,這時候原來的名字可能就不太適合了。像是有些名字用中文唸起來很順,但翻譯成英文就完全變了意思,這種情況在測名時就要特別注意。
最後提醒大家,測名不是一次就搞定的事情。隨著公司發展,每隔2-3年都可以重新檢視一下名字的合適度。畢竟市場在變、消費者在變,公司的名字也要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才行。與其等到問題發生才來補救,不如在關鍵時間點就先做好準備,讓公司名字成為你生意成功的助力!
公司測名怎麼做?3步驟教你DIY不求人
最近很多創業的朋友都在問,公司測名怎麼做?3步驟教你DIY不求人!其實幫公司取名字真的沒想像中那麼難,只要掌握幾個重點,自己在家就能輕鬆搞定。今天就用最簡單的方式,分享我幫客戶取名的實用技巧,讓你的公司名字既好記又有意義,還能避開一些常見的地雷。
第一步:先列出關鍵字清單
取名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想清楚公司的核心價值。建議拿張紙,把這些元素都列出來:
類別 | 範例關鍵字 |
---|---|
產業特性 | 科技、文創、餐飲、貿易 |
企業精神 | 創新、誠信、專業、快速 |
目標客群 | 年輕族群、商務人士、家庭 |
地理特色 | 台灣、亞洲、全球 |
像我之前幫一間文創公司取名,就從「創意」「台灣」「故事」這些關鍵字出發,最後組合出「島嶼說」這個很有記憶點的名字。記得關鍵字不要選太普通的,像是「優質」「第一」這種反而容易流於俗套。
第二步:開始組合與篩選
有了關鍵字清單後,就可以開始玩排列組合啦!這時候要注意幾個重點:首先,名字最好在2-4個字之間,太長不容易記;其次,發音要順口,避免繞口的組合;最後要考慮到未來品牌延伸的可能性。建議可以先組合出20-30個候選名單,然後用這個表格來評分:
評分項目 | 5分(很好) | 3分(普通) | 1分(差) |
---|---|---|---|
記憶度 | |||
行業相關性 | |||
發音順暢度 | |||
獨特性 |
第三步:實測與確認
選出幾個高分名字後,記得要做這些檢查:先上經濟部商業司網站查詢是否已被註冊,然後用Google搜尋看看有沒有同名企業。最實際的方法是直接問身邊的朋友,把3-5個候選名字給不同人看,問他們第一印象和聯想是什麼。有時候你覺得很棒的名字,別人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另外也要注意諧音問題,特別是台語發音要特別檢查,曾經有公司取名「鑫鴻」結果被朋友笑說台語像「傷風」就很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