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品牌英文命名5大技巧 | 取好品牌英文名超簡單 | 品牌英文命名地雷別踩

在台灣做品牌行銷,取個好記又有意義的品牌英文名稱超級重要啦!不管是開網店還是實體店面,英文名就像你的國際名片,要讓外國客人一眼就記住。今天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取品牌英文名的小技巧,還有常見的命名地雷要避開喔!

首先,品牌英文名最好要簡短有力,2-3個音節最剛好。像台灣人熟悉的「ASUS」就是取自「Pegasus」的後半段,唸起來順口又有科技感。如果是做食品的,可以考慮用食材或味道來命名,比如「MochiMochi」就讓人直接聯想到麻糬的Q彈口感。記得要先查查看這個名字在其他語言有沒有奇怪的意思,曾經有品牌取名叫「PeeCola」結果在國外變成「尿可樂」的笑話啊!

品牌類型 命名技巧 成功案例
科技類 縮寫或合成字 ASUS、HTC
餐飲類 食物相關詞彙 春水堂(Chun Shui Tang)
文創類 意境單字 誠品(Eslite)
服飾類 設計師名字+風格 Kate Spade

取好名字後,記得要上網查查看有沒有被註冊過。可以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網站查商標,也要查查看網域名稱能不能用。有些品牌就是沒先查清楚,後來才發現名字早就被別人用走了,要整個重來超麻煩的。另外也要注意發音問題,像「Xi」開頭的名字對外國人來說就很難唸,可能會影響品牌傳播。

現在很多台灣品牌都會同時準備中英文名稱,像「微熱山丘」的英文就叫「SunnyHills」,既保留中文意境又讓外國人好理解。如果是想做跨境電商的,建議可以直接用拼音加英文單字的組合,比如「TaiwanTea」或「FormosaSelect」這種,既能強調台灣特色又不會太難記。最重要的是要符合品牌調性,賣高級精品的取個太可愛的名字反而會讓客人混淆喔!

品牌英文

品牌英文怎麼取?5個台灣人最常犯的錯誤

最近幫朋友新創品牌取英文名,發現好多台灣人踩到一樣的坑!明明產品超棒,卻因為名字沒取好讓外國客戶滿臉問號。今天就來分享最常見的5大地雷,幫你的品牌避開這些尷尬狀況。

第一個錯誤就是「直接中翻英」,把中文名字逐字翻譯。像是「美麗佳人」翻成”Beautiful Good Person”,老外根本看不懂這是要賣化妝品還是相親服務。還有店家把「阿嬤的灶腳」硬翻成”Grandma’s Kitchen Stove”,整個變得很像在賣爐具。建議可以從品牌核心價值發想,而不是執著字面意思。

第二個問題是「拼音太複雜」,用ㄅㄆㄇㄈ拼出來的英文名連台灣人都念不出來。像是”Xiaoming”這種拼法,歐美客戶可能直接放棄嘗試。這邊整理幾個常見拼音誤區: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台灣習慣拼法 建議調整方式 實際案例
“Hsiao”開頭 改為”Shiao”或”Xiao” Hsiao Ming → Xiao Ming
“Tz”組合 簡化為”Z” Tzu Chi → Zu Chi
“iu”結尾 改為”iou” Liou → Liou

第三個常犯錯誤是「忽略文化差異」,取了一些在國外有奇怪聯想的名字。像是有手搖飲取名叫”Pipi Tea”,完全沒發現”Pipi”在英文裡是小朋友說「尿尿」的用語。還有服飾品牌用”Fatty”當名字,雖然想表達可愛,但在歐美是很負面的詞彙。

第四個問題是「商標沒先查詢」,興沖沖取好名字才發現早就被註冊了。之前有文創品牌花大錢設計LOGO後,發現英文名”Bloom”在美國已經有上百家公司在用。建議可以用

為什麼你的品牌需要一個好記的英文名?

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品牌想要走出去,一個好記的英文名絕對是必備的敲門磚。你可能會問,為什麼你的品牌需要一個好記的英文名?簡單來說,這就像給你的品牌一張國際通行證,讓海外消費者一眼就能記住你,不用再為拗口的名字傷腦筋。想想看,當你在國外看到「Apple」或「Nike」時,是不是馬上就能聯想到它們的產品?這就是好記英文名的魔力!

取英文名不是隨便翻翻字典就好,要考慮發音、意義和記憶點。台灣很多品牌在國際化時,常常直接用拼音,但對外國人來說可能很難唸。像是「鼎泰豐」的拼音「Din Tai Fung」就已經算很好記了,但如果是更複雜的名字,可能就會讓消費者卻步。所以,取個簡單有力的英文名,絕對能幫你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搶得先機。

下面這個表格列出幾個台灣品牌的中英文名對照,你可以看看哪些名字比較容易記住:

中文品牌名 英文品牌名 好記程度
華碩 ASUS ★★★★★
宏碁 Acer ★★★★☆
鴻海 Foxconn ★★★☆☆
台積電 TSMC ★★★★☆

取英文名時,還要考慮文化差異。有些中文名直譯成英文可能會鬧笑話,或是讓外國人完全看不懂。比如說,台灣有名的飲料店「五十嵐」,英文名是「50嵐」,這對外國人來說就比較難理解。相比之下,「Coco都可」這種直接用簡單英文單字的品牌,在國際上就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取英文名前一定要多做功課,避免踩到文化地雷。

最後要提醒的是,英文名一旦確定就不要隨便改。品牌名的累積需要時間,頻繁更換會讓消費者混淆。像是「HTC」這個名字已經深植人心,就算現在公司遇到挑戰,大家還是記得這個品牌。所以,在決定英文名前,一定要多方考量,確保這個名字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成為品牌的重要資產。

品牌英文

中小企業如何取品牌英文名?在地化秘訣大公開

台灣中小企業想打國際市場,取個好記又有在地特色的英文品牌名超重要啦!不是隨便音譯中文名就好,要讓老外一看就懂還能聯想到台灣味。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的品牌取個響噹噹的英文名。

首先,可以從產品特色或台灣元素發想。像「春水堂」用「Chun Shui Tang」保留中文韻味,再加英文註解「Oriental Tea Culture」讓外國人秒懂。記住名字不要太長,最好控制在2-3個音節,像是「Gong Cha」這種簡單好唸的最容易傳播。

常見取名技巧對照表

技巧類型 台灣案例 國際接受度
中文直譯 鼎泰豐 (Din Tai Fung) ★★★★☆
特色關鍵字 日出茶太 (Chatime) ★★★★☆
在地文化結合 鳳梨酥 (Pineapple Cake) ★★★☆☆

再來要注意發音問題,有些中文拼音對外國人來說很難唸。比如「蚵仔煎」直接翻成「Oyster Omelette」比「O-a-chian」好懂多了。可以先把想好的名字給外國朋友唸唸看,測試一下是不是順口。

最後記得檢查名字在國外有沒有奇怪諧音或負面意思。之前有品牌想用「Ziti」當名字,結果發現義大利文是「妓女」的意思…超尷尬!建議上網搜尋一下各國俚語,避免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