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長型屋設計5大訣竅公開 | 狹長屋變身術!設計師不藏私 | 長型屋採光這樣做超有效

長型屋設計在台灣都市中很常見,尤其是老舊街區或新建的連排透天厝,這種狹長的格局雖然省空間,但採光通風常常是個大問題。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實用的設計技巧,讓你的長型屋住起來更舒服,不會有那種走進巷子底的壓迫感。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光線的引導,長型屋最怕的就是前面亮後面暗。建議可以採用開放式設計,把客廳、餐廳、廚房做成通透的空間,中間用玻璃拉門或矮櫃做區隔。如果預算夠的話,在天花板裝幾盞軌道燈,搭配牆面的淺色系油漆,整個空間感會立刻提升不少。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隔間方式比較:

隔間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區域
玻璃拉門 採光好、視覺通透 隱私性較差 客餐廳之間
矮櫃/吧台 兼具收納功能 隔音效果有限 廚房與餐廳
鏤空屏風 造型美觀有設計感 清潔較麻煩 玄關入口處

再來講講收納的部分,長型屋最忌諱的就是把櫃子都做在兩側牆面,這樣會讓走道變得更狹窄。建議可以多利用垂直空間,像是做頂天立地的系統櫃,或是選擇有收納功能的家具,例如床底下有抽屜的床架、沙發旁邊的邊几兼收納箱。最近很流行的洞洞板也很適合,掛在牆上不佔空間又能收納小東西。

通風問題也是長型屋的痛點,特別是那種前後都有建築物擋住的房子。除了裝抽風扇,也可以在裝修時規劃空氣對流的路徑,例如後陽台的門改成大片玻璃門,夏天打開讓風能貫穿整個屋子。有些設計師會建議在屋頂加裝排氣扇或天窗,這個方法效果不錯但施工比較麻煩,要考慮到防水和結構的問題。

最後提醒大家,長型屋設計要特別注意動線規劃,最好能讓每個區域都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避免變成「一線天」的格局。比如說廚房除了連接餐廳,也可以開個後門通到陽台;臥室不要只靠走廊進出,可以多設計一個通往更衣室的門。這樣住起來才不會有被困住的感覺,親友來訪時也比較方便走動。

長型屋設計

長型屋設計要注意哪些重點?5個關鍵讓你秒懂

台灣很多老屋或新建案都有長型格局的問題,這種狹長型的房子如果沒好好規劃,住起來真的會很憋屈。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讓你的長型屋也能變身舒適好宅!

首先採光絕對是長型屋最頭痛的問題,因為深度太長,中間區域常常會黑漆漆的。建議可以把靠近馬路的牆面改成大片落地窗,或是用玻璃磚引光。如果預算夠的話,在屋頂開個天井也是不錯的選擇,讓陽光可以直接灑進屋子中間。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再來就是動線規劃要特別注意,長型屋最怕就是走道太長浪費空間。可以試著把客廳、餐廳做成開放式設計,用家具來區隔不同區域。廚房建議做一字型或L型,比較不會擋到動線。臥室最好集中在同一側,這樣走道空間才能共用。

設計重點 具體做法 注意事項
採光改善 落地窗/玻璃磚/天井 注意隱私與防盜
動線規劃 開放式設計/共用走道 保留至少90cm通道
空間放大 鏡面/淺色系/減少隔間 避免過度反射造成壓迫

收納也是長型屋的大挑戰,建議可以多做頂天立地的櫃子,把垂直空間充分利用。電視牆可以結合收納功能,樓梯下方也能做成抽屜或儲藏室。記得收納要分散在各區域,不要全部擠在一起,不然會讓空間顯得更狹窄。

最後是視覺效果的營造,長型屋最忌諱就是一眼望到底,會讓空間感變得很壓迫。可以用不同材質的地板或天花板來區隔區域,或者在適當位置放個屏風、矮櫃當作視覺阻斷。牆面顏色建議以淺色系為主,局部用跳色增加層次感。

為什麼台北老宅都愛用長型屋設計?在地人告訴你

每次走在台北巷弄裡,總會發現那些三、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幾乎都是狹長的造型。這種「長型屋」設計可不是隨便蓋的,背後其實藏著台北人生活的智慧與無奈。今天就來聊聊這些老宅的秘密,看完你就懂為什麼台北人對這種房子又愛又恨啦!

首先得從台北的地價說起,早期土地貴桑桑,建商為了讓更多人買得起房子,只好把地切成細長條狀。這樣每戶分到的土地面積雖然小,但至少能擠出一間房子。而且長型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更多戶人家臨路,不用擔心被擋在巷子深處。這種設計在萬華、大同區的老社區特別常見,走進去就像走進時光隧道一樣。

說到長型屋的格局,通常會分成前、中、後三段。前面臨街的部分最值錢,以前人會拿來開店做生意;中間是客廳和廚房;最後面才是房間和浴室。這種設計雖然採光通風比較差,但對做小生意的人來說超方便。我阿嬤家就是這樣,前面開雜貨店,後面住人,一舉兩得!

長型屋區域 常見年代 特色用途
大稻埕 1920-1940 前店後住,茶行布莊多
艋舺 1950-1970 狹長店面,五金行集中
中山北路 1960-1980 住商混合,婚紗業聚集

住過長型屋的人都知道,夏天真的熱到爆!因為房子太深,空氣不流通,常常前面開冷氣,後面房間還是像蒸籠。不過老台北人自有一套應對方法,像在天井種植物、裝抽風機,或是直接把後牆打通做成採光井。這些都是住在長型屋幾十年累積下來的生存智慧啊!

現在新建案雖然比較少這種設計,但還是有建商會參考長型屋的概念,把公設集中在前面,後面留給住家。畢竟在台北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把空間用到極致才是王道。下次經過這些老房子,不妨多看一眼,它們可是承載著好幾代台北人的記憶呢!

長型屋設計

長型屋採光差怎麼辦?設計師教你3招破解

台灣很多老屋都是狹長的長型屋格局,採光常常只靠前後兩面窗,中間區域黑漆漆的超級悶!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設計師常用的3個破解妙招,讓你家就算沒對外窗也能亮起來~

第一招:玻璃隔間取代實牆

把房間之間的實牆打掉換成玻璃隔間,光線就能穿透到屋子深處。建議選用霧面或長虹玻璃,既能保持隱私又不影響採光。預算有限的話,也可以只做上半部玻璃,下半部維持實牆來省錢。

玻璃類型 透光率 隱私性 價格
清玻璃 90%↑ $
長虹玻璃 70% $$
霧面玻璃 50% $$$

第二招:鏡面魔法放大空間

在陰暗的走道或餐廳牆面裝設鏡子,最好是對着窗戶或光源擺放,反射效果會讓空間瞬間明亮兩倍!記得選擇無框設計看起來更現代,鏡子尺寸建議至少60x90cm以上效果較明顯。玄關處也可以放落地鏡,出門整理儀容順便增加亮度。

第三招:人工光源層次佈局

除了主燈外,一定要多裝間接照明。天花板做燈槽、牆面裝壁燈、櫃體加LED燈條,把光源分散在不同高度。色溫建議選4000K自然光,太黃會顯得更暗,太白又沒溫度。重點區域像書桌、廚房流理臺要加強重點照明,平均照度至少要500lux才夠亮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