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咖啡圈很紅的「咖啡五行」概念,其實就是把喝咖啡這件日常小事,用五行元素來分析不同烘焙程度和風味的關聯性。這套說法雖然不是什麼科學理論,但意外地很能幫助我們這些咖啡愛好者理解豆子的特性,下次去咖啡廳點單時跟老闆聊天也多了不少話題可以聊呢!
先來看看這個簡單的對照表,把五行和咖啡的基本特徵做了配對:
五行 | 烘焙程度 | 風味特徵 | 適合飲用時間 |
---|---|---|---|
金 | 淺焙 | 明亮果酸 | 早晨 |
木 | 中淺焙 | 花香茶感 | 上午 |
水 | 中焙 | 平衡圓潤 | 午後 |
火 | 中深焙 | 焦糖巧克力 | 傍晚 |
土 | 深焙 | 濃郁煙燻 | 夜晚 |
說到淺焙咖啡(金行),那種帶著柑橘或莓果香氣的酸味,根本就是喚醒早晨的天然鬧鐘。我自己最愛用衣索比亞的耶加雪菲來開啟一天,那種明亮的酸度就像五行裡金元素的銳利感,喝下去整個人都清醒了。而且淺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其實比較高,難怪會特別提神。
中焙(水行)可以說是台灣人最熟悉的風味了,很多老字號咖啡廳的招牌配方都是這個烘焙度。喝起來不會太酸也不會太苦,就像五行中水元素的調和特性,能把各種風味完美平衡。這種咖啡特別適合下午茶時間,配塊蛋糕或餅乾都很對味,不會搶走甜點的風采又能解膩。
深焙愛好者(土行)通常都喜歡那種厚重沉穩的滋味,我自己雖然不是每天都喝,但冬天晚上來一杯深焙的曼特寧,那種土壤般的醇厚感真的會讓人覺得特別溫暖。有趣的是,這種烘焙程度的咖啡反而咖啡因比較少,晚上喝也不太會影響睡眠呢!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咖啡五行是什麼?台灣人必學的養生喝法」,其實這是把中醫五行概念融入咖啡飲用的一種新潮養生方式。台灣人愛喝咖啡,但常常喝到心悸、睡不著,這時候就可以參考五行喝法,根據不同體質選擇適合的咖啡種類和飲用時間,讓喝咖啡也能變得很養生喔!
五行咖啡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結合了中醫的「金木水火土」概念,每種屬性都對應到不同的咖啡豆產地、烘焙程度和飲用時段。像是火屬性的人容易上火,就適合喝淺焙的非洲豆;而土屬性的人消化不好,就可以試試中深焙的印尼曼特寧。這樣喝咖啡不僅能提神,還能順便調理身體,根本一舉兩得嘛!
五行屬性 | 適合咖啡類型 | 最佳飲用時段 | 養生功效 |
---|---|---|---|
金 | 中焙哥倫比亞 | 07:00-09:00 | 潤肺、提神醒腦 |
木 | 淺焙衣索比亞 | 11:00-13:00 | 疏肝、幫助消化 |
水 | 深焙藍山 | 15:00-17:00 | 補腎、緩解疲勞 |
火 | 日曬耶加雪菲 | 09:00-11:00 | 清心、降火氣 |
土 | 濕刨法曼特寧 | 13:00-15:00 | 健脾、促進代謝 |
實際操作起來超簡單,先看看自己最近的身體狀況來判斷五行屬性。比如最近常熬夜、眼睛乾澀就是肝火旺,屬於木屬性,早上就可以來杯帶有柑橘香的衣索比亞耶加雪菲。如果是容易水腫的女生,屬於水屬性,下午茶時間來杯牙買加藍山就剛剛好。記得咖啡要趁熱喝,放涼了五行能量會跑掉喔!
台灣天氣濕熱,很多人喝咖啡都習慣加冰塊,但從五行角度來看其實不太建議。中醫認為冰飲會讓身體的「氣」運行不順,最好還是喝溫熱的。如果真的想喝冰的,可以試試「冷萃咖啡」,用時間取代冰塊來降溫,這樣既能保留咖啡的五行能量,喝起來又很消暑。另外加料的選擇也很重要,金屬性的人可以加點蜂蜜,木屬性適合加檸檬片,都是讓咖啡更養生的小秘訣。
最近在台灣的咖啡圈掀起一股「五行咖啡」討論熱潮,為什麼咖啡也有五行?中醫師來解答這個有趣的現象。原來在中醫觀點裡,咖啡豆的生長環境、烘焙程度到沖煮方式,都會影響它的五行屬性,進而對身體產生不同作用。這不是迷信喔,而是中醫將食物特性與人體互動的智慧結晶,讓我們來看看這杯黑色飲料藏著什麼玄機。
先從最基礎的五行對應說起,中醫把食物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咖啡豆本身屬「木」,因為它是植物的種子,但經過烘焙後就會產生變化。淺焙咖啡保留較多酸性,依然偏木性;中焙開始轉為「火」性;深焙咖啡則帶有「土」的特性。這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喝深焙會胃不舒服,可能就是土性太重影響脾胃。
咖啡類型 | 五行屬性 | 適合體質 | 注意事項 |
---|---|---|---|
淺焙咖啡 | 木 | 氣虛型 | 胃酸過多者酌量 |
中焙咖啡 | 火 | 寒性體質 | 容易上火要控制 |
深焙咖啡 | 土 | 濕熱型 | 脾胃虛弱避免 |
冰咖啡 | 水 | 燥熱型 | 經期女性少喝 |
加牛奶咖啡 | 金 | 陰虛型 | 痰濕體質不宜 |
沖泡方式也會改變五行喔!像是手沖咖啡因為水流動的特性,會增加「水」的元素;而義式濃縮經過高壓萃取,火性更強。中醫師建議可以觀察自己喝完咖啡後的反應:如果會心悸可能是火性太旺,手腳冰冷的人反而適合中焙;胃脹氣的話就要考慮深焙是否適合你。台灣潮濕的氣候讓很多人體內濕氣重,這時候冰咖啡雖然爽快,但水屬性可能讓濕氣更難排出。
加料更是門學問,牛奶屬「金」,所以拿鐵就變成金土混合。蜂蜜屬土,搭配淺焙咖啡能平衡木性。中醫師提醒,現代人常喝的焦糖瑪奇朵,同時有火(烘焙)、土(焦糖)、金(牛奶)三種屬性,體質複雜的人要特別注意。有趣的是,連喝咖啡的時間也有講究,早上屬木,喝淺焙能提神;下午火旺時段,來杯中焙剛好;晚上就要避免火性太強的咖啡啦。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咖啡五行怎麼分?從烘焙程度看屬性」,其實咖啡豆的烘焙程度真的會影響它的屬性喔!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個超實用的知識,讓你在挑咖啡的時候可以更了解自己適合喝哪種。
先來講講五行對應的咖啡烘焙程度,這個概念是從中醫五行理論延伸過來的。淺烘焙的豆子因為火候輕,保留了比較多的酸性物質,喝起來偏酸爽口,這種就屬「木」性,適合早上需要提神的時候喝。中烘焙的豆子酸苦平衡,就像「火」一樣溫暖,下午茶時間來一杯剛剛好。而深烘焙的咖啡因為經過長時間烘焙,苦味明顯,就歸類在「金」性,晚上喝其實蠻助眠的喔!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烘焙程度 | 五行屬性 | 風味特點 | 適合飲用時段 |
---|---|---|---|
淺烘焙 | 木 | 酸味明顯、果香 | 早晨 |
中烘焙 | 火 | 酸甜平衡 | 下午 |
中深烘焙 | 土 | 醇厚溫潤 | 全天 |
深烘焙 | 金 | 苦味濃郁 | 晚上 |
重烘焙 | 水 | 焦苦回甘 | 深夜 |
特別要提醒的是,這個分類不是絕對的啦!像有些特殊處理法的豆子,就算是深烘焙也可能帶有果香。而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像我朋友喝深烘焙的反而會睡不著,所以還是要自己多嘗試才知道哪種最適合。建議可以從中烘焙開始喝起,這種「火」屬性的咖啡最不容易出錯,接受度也最高。
另外要注意的是,現在很多咖啡店都會標示烘焙日期,新鮮度真的差很多喔!像淺烘焙的豆子最好在兩週內喝完,不然那個酸爽的風味就跑掉了。深烘焙的可以放比較久,但建議也不要超過一個月,畢竟咖啡還是新鮮的最好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