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十二時辰超實用對照表!古人作息大公開 | 你的出生時辰藏秘密?十二時辰解析 | 午時三刻是幾點?古人計時超有趣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對應現在的兩個小時,這種計時方式超有智慧der~以前沒有手錶的時候,大家就是看太陽位置、聽更夫打更來判斷時間。現在雖然都用24小時制了,但看古裝劇或算命時還是會遇到這些時辰名稱,今天就來聊聊這些有趣的時間單位吧!

先來個對照表讓大家秒懂時辰跟現代時間的關係:

時辰名稱 對應時間 俗稱
子時 23:00-01:00 夜半
丑時 01:00-03:00 雞鳴
寅時 03:00-05:00 平旦
卯時 05:00-07:00 日出
辰時 07:00-09:00 食時
巳時 09:00-11:00 隅中
午時 11:00-13:00 日中
未時 13:00-15:00 日昳
申時 15:00-17:00 晡時
酉時 17:00-19:00 日入
戌時 19:00-21:00 黃昏
亥時 21:00-23:00 人定

現在下午5點多就是酉時啦~這時候太陽準備下山,古人會說「酉時雞歸巢」,農家都會在這個時間把放養的雞趕回雞舍。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生活場景,像辰時(早上7-9點)是吃早餐的「食時」,未時(下午1-3點)太陽偏西叫「日昳」,這些稱呼都超有畫面感的!

十二時辰還跟十二生肖有對應關係,子時是老鼠活動時間,卯時屬兔因為月亮還在天空(玉兔傳說),午時陽氣最旺所以是馬(馬屬火)。算命老師最愛用這個來看時辰吉凶,像結婚要選黃道吉時,其實就是在挑好時辰。現在很多養生達人也推崇「十二時辰養生法」,建議卯時起床排便、午時小睡片刻,這些都是古人留下來的智慧呢~

十二時辰

古人怎麼看時間?十二時辰的由來原來這麼有趣!現代人看手錶、手機就能知道時間,但你知道古人是怎麼計時的嗎?其實古代沒有24小時制,而是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這種計時方式不僅實用,還藏著許多老祖宗的智慧呢!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古代人觀察太陽運行和自然現象來劃分時間,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用日晷、漏壺等工具來測量時間,後來發展出完整的十二時辰系統。每個時辰都有對應的生肖和經絡養生觀念,連中醫看病都會參考時辰喔!

時辰名稱 現代時間 生肖對應 有趣小知識
子時 23:00-01:00 夜深人靜老鼠最活躍
丑時 01:00-03:00 牛反芻時間
寅時 03:00-05:00 老虎狩獵時段
卯時 05:00-07:00 兔子出窩吃草
辰時 07:00-09:00 傳說龍行雨時間
巳時 09:00-11:00 蛇出洞曬太陽
午時 11:00-13:00 正午陽氣最盛
未時 13:00-15:00 羊吃草時間
申時 15:00-17:00 猴子活躍時段
酉時 17:00-19:00 雞回籠時間
戌時 19:00-21:00 狗守夜開始
亥時 21:00-23:00 豬熟睡時段

這些時辰名稱可不是隨便取的喔!古人觀察動物作息來命名,像「卯時」就是兔子最活躍的時候。而且每個時辰都跟人體經絡有關,比如「子時」要睡覺養肝,「午時」適合小憩養心。現在很多養生觀念都是從這裡來的呢!

古代衙門上班叫「點卯」,就是早上5-7點要簽到,遲到可是要打板子的!而「午時三刻」問斬也是有講究的,因為那時陽氣最旺可以鎮住陰氣。這些生活細節都能看出古人把時辰運用得多麼巧妙,連現代連續劇都常常引用這些典故喔!

十二時辰對照表大公開!古代時間跟現在差多少?原來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而且還用超有詩意的名稱來稱呼,跟我們熟悉的24小時制差很大餒!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這份超實用的對照表,下次看古裝劇或讀歷史故事就不會霧煞煞啦~

古代沒有手錶和時鐘,他們靠太陽位置或打更報時,超級有生活感!像是「子時」就是半夜11點到1點,俗稱「三更半夜」就是這時候;「午時」剛好是中午11點到1點,所以我們現在說「午休」就是從這裡來的。最特別的是「卯時」,清晨5-7點天剛亮,古人會在這時候起床工作,難怪說「日出而作」!

古代時辰 現代時間 別稱/備註
子時 23:00-01:00 夜半、三更
丑時 01:00-03:00 雞鳴
寅時 03:00-05:00 平旦
卯時 05:00-07:00 日出
辰時 07:00-09:00 食時
巳時 09:00-11:00 隅中
午時 11:00-13:00 日中
未時 13:00-15:00 日昳
申時 15:00-17:00 晡時
酉時 17:00-19:00 日入
戌時 19:00-21:00 黃昏
亥時 21:00-23:00 人定

這些時辰名稱其實都跟日常生活有關喔!像「食時」就是吃早餐的時間,「晡時」是下午茶點心時間(古人也有下午茶概念耶)。現在17:33分剛好是「酉時」,太陽準備下山的時候,難怪叫「日入」。以前衙門上班叫「點卯」,就是早上7點前要打卡,遲到還會被打板子,比現在公司還嚴格!

十二時辰

子時到底是幾點?一次搞懂十二時辰時間對照

最近在看古裝劇或翻農民曆時,常常看到「子時」、「午時」這些詞,但到底對應現在幾點鐘呢?其實十二時辰是古人把一天分成12個時段,每個時辰等於現在的2小時,而且跟我們熟悉的24小時制有固定對照關係喔!

最常被問到的就是「子時」,它其實是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也就是一天的第一個時辰。古人認為這個時段陰氣最重,所以很多民間傳說都跟子時有關。而大家常聽到的「午時三刻」,就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那個「三刻」大約是現在的中午11點45分左右,古時候常選這個時間處決犯人,因為陽氣最旺可以鎮壓陰魂。

這邊整理一個對照表給大家參考,以後看古裝劇或算命就不會霧煞煞啦:

時辰名稱 對應時間 常見說法
子時 23:00 – 01:00 半夜、三更
丑時 01:00 – 03:00 雞鳴
寅時 03:00 – 05:00 平旦
卯時 05:00 – 07:00 日出
辰時 07:00 – 09:00 食時
巳時 09:00 – 11:00 隅中
午時 11:00 – 13:00 日中
未時 13:00 – 15:00 日昳
申時 15:00 – 17:00 晡時
酉時 17:00 – 19:00 日入
戌時 19:00 – 21:00 黃昏
亥時 21:00 – 23:00 人定

有趣的是,這些時辰名稱其實都跟古代人的生活作息有關。像「卯時」對應早上5-7點,正是古代官員「點卯」簽到的時間;而「酉時」太陽下山,古人也差不多要收工回家休息了。下次聽到「子時」就知道是半夜,「午時」就是中午吃飯時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