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風水玄學

食傷過旺怎麼辦?中醫師教你調理 | 食傷太旺5大症狀,你中了幾個? | 食傷過旺飲食禁忌,這些別再吃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好多朋友都出現「食傷過旺」的狀況,不是腸胃不舒服就是嘴巴破洞,中醫師說這跟季節轉換和飲食習慣大有關係。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困擾很多台灣人的問題,順便分享幾個實用的改善方法。

食傷在中醫指的是脾胃功能,當「食傷過旺」時,最明顯就是容易脹氣、消化不良,甚至會影響睡眠品質。特別是最近天氣變化大,很多人愛吃冰喝冷飲,反而讓脾胃更虛弱。我認識的中醫師就提醒,這個時節要特別注意飲食調理,避免加重脾胃負擔。

常見症狀 可能原因 改善方式
胃脹氣 吃太快/冷熱交替 飯後散步15分鐘
嘴巴破 熬夜/油炸食物 喝綠豆薏仁湯
沒食慾 壓力大/作息亂 吃山藥粥調理

最近診所來了好多因為食傷問題求診的病人,有位阿伯就是典型例子。他每天下午都要喝冰涼的青草茶,結果胃痛到睡不著,醫師把脈後發現他脾胃濕氣很重,建議改喝溫熱的紫蘇梅茶,搭配規律作息,兩週後狀況就好轉很多。

天氣預報說這週末又要變天,溫度會驟降5度左右,這種時候更容易引發食傷問題。建議大家可以煮些四神湯來喝,山藥、茯苓這些食材都能幫助脾胃運化。我媽的秘方是加點當歸和枸杞,不僅味道更好,還能順便補氣血,特別適合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

食傷過旺

食傷過旺是什麼?中醫師教你快速判斷身體警訊。最近門診好多病人都在問這個問題,其實食傷是中醫講的「脾胃系統」功能失調,簡單來說就是消化火力開太大,身體來不及處理啦!今天就用最生活化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怎麼從日常小細節發現這個問題。

先講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明明沒吃什麼卻一直覺得餓,或是吃完東西馬上又想吃零食,這種「吃不飽」的感覺超煩人對吧?而且通常伴隨口乾舌燥、嘴巴破洞反覆發作,甚至連睡覺都會磨牙。我常跟病人說,這就像你家的電鍋開關卡住關不起來,食物一直煮一直煮,最後當然會燒焦啊!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來看看這張症狀對照表,幫你快速自我檢查:

常見症狀 具體表現 好發時段
異常飢餓感 剛吃完飯又想找東西吃 全天候,特別是飯後1小時
口乾口臭 舌苔厚黃、嘴巴有異味 早晨起床最明顯
消化異常 容易脹氣、打嗝帶酸味 進食後30分鐘內
睡眠問題 多夢易醒、磨牙流口水 深夜11點到凌晨3點

中醫講的食傷過旺其實分兩種,一種是「胃火旺」像上面說的那些,另一種是「脾濕熱」會覺得身體很重、大便黏馬桶。門診最常見的是上班族壓力大又愛喝手搖飲,下午茶必配珍珠奶茶,這種生活習慣最容易讓脾胃系統當機。建議可以觀察自己舌頭,如果邊緣有齒痕又紅紅的,那就要注意啦!

最近天氣熱更要小心,很多病人都是冰飲喝太多才來求診。有個工程師病人超典型,每天兩杯全糖珍奶,後來連喝水都覺得甜,檢查才發現血糖已經快到臨界值。中藥調理之外,最重要的是改變飲食習慣,把冰飲換成常溫或微溫的茶飲,三餐定時定量,讓脾胃有時間休息修復。

最近天氣熱到爆,好多人都覺得胃口差、消化不好,中醫講嘅「食傷過旺」問題特別容易出現。誰容易食傷過旺?這5種體質的人要特別注意,快睇下你係咪其中一種!食傷過旺簡單來講就係脾胃功能失調,可能會有胃脹、口臭、便秘或者腹瀉等症狀,嚴重仲會影響成個人嘅精神狀態。

首先係「氣虛型」嘅人,成日覺得好攰、講嘢冇氣冇力,脾胃功能本身已經比較弱,一食多啲或者食錯嘢就好容易出事。第二種係「濕熱型」,成日面油多、口苦口臭,呢類人嘅消化系統成日都處於「火燒」狀態,食嘢好容易積熱。第三種係「肝鬱型」,壓力大、成日唔開心嘅人特別容易中招,因為情緒會直接影響消化功能。

下面整理咗5種易食傷過旺體質嘅特徵同注意事項:

體質類型 主要特徵 飲食禁忌
氣虛型 易倦怠、說話無力 避免生冷、油膩食物
濕熱型 面油多、口苦口臭 少食辛辣、煎炸食物
肝鬱型 情緒波動大、易怒 避開酒精、咖啡因
陰虛型 手腳心熱、失眠 忌食燥熱補品
痰濕型 體型肥胖、舌苔厚 減少甜食、奶製品

陰虛型嘅人成日覺得口乾舌燥、手腳心熱,夜晚特別精神,呢類人食太多補品反而會令情況更嚴重。最後係「痰濕型」,成日覺得身體好重、痰多,呢類人最忌食甜嘢同奶製品,好容易令濕氣更嚴重。如果你發現自己符合上面任何一種體質,就要特別注意飲食習慣,唔好等到唔舒服先來後悔啊!

食傷過旺

什麼時候最容易出現食傷過旺?季節轉換要當心!最近天氣忽冷忽熱,中醫師朋友特別提醒我,這種時候脾胃最容易鬧脾氣。特別是台灣這種海島型氣候,濕氣重加上溫度變化大,身體真的會吃不消啊!

先來講講什麼是「食傷過旺」好了。簡單來說就是吃太多或消化不好,導致肚子脹氣、沒胃口,甚至拉肚子。像我前陣子端午節連假狂嗑粽子,接下來就換胃在抗議了…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經驗吧?特別是季節交替時,身體還在適應新氣候,消化功能會變比較弱。

這邊整理幾個容易引發食傷的時機點,大家可以筆記起來:

時機點 常見症狀 建議飲食
梅雨季節 舌苔厚、沒胃口 四神湯、薏仁水
夏秋交替 腹瀉、消化不良 清淡粥品、蒸魚
年節聚餐後 胃脹氣、便秘 白蘿蔔湯、山楂茶
壓力大時期 胃痛、火氣大 蓮子湯、小米粥

最近這幾天台北午後雷陣雨特別多,濕氣超重!中醫師說這種時候要特別注意,可以煮點陳皮紅棗茶來喝。我自己是會隨身帶保溫瓶,泡些炒過的決明子茶,既能去濕氣又不會太寒。記得前年九月換季時,我就是沒注意連續吃麻辣鍋,結果腸胃炎躺了三天…真的不能鐵齒啊!

另外要提醒的是,現代人常喝冰飲、吃生冷食物,這些都會讓脾胃更虛弱。像我們辦公室最近下午茶都叫手搖飲,我現在都改點常溫的桂圓紅棗茶,同事還笑我養生,但至少不會喝完就胃悶悶的。中醫師說早上起床可以先喝杯溫開水,幫助腸胃甦醒,這個小習慣我維持半年多了,真的差很多!